大运新城法定图则修编公示,升级定位为深圳“东核心”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10-12 19:20 阅读 1000+

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膨胀集聚,催生了深圳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同时,也是深圳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实际落实的结果。

诸如大运新城、龙华红山,甚至已然是核心圈内的宝安中心等,都是深圳多中心发展的例证。

当前,深圳正积极构建深圳都市圈,相关的都市圈规划编制同步推进中。

原本作为深圳第二圈层的城市区域中心,或将不仅仅满足于区域中心的定位,在顺应新发展趋势之下,跃升为都市核心之一。

其中,大运新城进一步深化融合大运+龙城西两区域,依托大运枢纽、高快速路网等交通配套的全面升级,规划为深圳都市圈连接惠州、汕尾、河源及粤东地区的桥头堡,打造深圳都市圈的“东核心”。

大运新城区位示意图:

01

整合大运+龙城西,组装“东核心”大运新城

今年8月,为配合打造“东核心”,深圳市规自局官网对外公示了[大运枢纽及其周边地区]法定图则修编(草案)。

修编(草案)显示,大运新城担负起培育深惠区域中心职能的历史使命,支撑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支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结合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建设六大“城市新客厅” 的战略思路,打造深圳东部地区唯一的城市新客厅。

并形成集聚高端商务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引领科技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引擎、集聚国际高等教育的智核、充满人文与生态魅力的高质量典范城区 。

[大运枢纽及其周边地区]法定图则修编(草案):

根据规划,大运新城东至黄阁路、爱南路、龙岗河;南至水官高速、横坪路、银荷路、荷康路;西至盐龙大道西侧基本生态控制线、市界、机荷高速;北至盐龙大道。

总用地面积为 18.8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生态及产业形态,提出“两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两轴

①综合服务轴——连接大运新城、龙城中心、横岗中心等城市各级综合服务中心,汇集重大公共服务设施。

②创新活力轴——南北向贯穿大运新城,连接四个分别具有研发创新、高端商务、科教文体、轨道枢纽功能的发展核心。

2、六组团

①北部创新组团;②深港中心商务组团;③科教文体组团;④大运枢纽组团;⑤长江埔智造孵化组团;⑥坳背产学研组团。

“两轴六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图:

02

大运站升级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轨道上的新城

从规划到落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但对于片区居民及深圳上班族而言,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城市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同滞后的交通配套之间的矛盾。

以轨道交通规划来说,大运新城片区规划有8条轨道交通经过,分别为地铁3 号线、14号线、16号线、33号线(深大城际)、10号线(东延段)、21 号线、23号线和深惠城际。

这些线路不仅能够完善片区轨道交通的覆盖率,还能切实解决龙岗中心城区与深圳中西部的联系。

使大运新城纳入深圳半小时通勤圈范围内,极大地压缩片区与深圳其它几大城市客厅的时空距离。

目前,地铁14号线、16号线已经动工,预计2022年-2023年通车运营;33号线、深惠城际计划今年年底前动工,预计2025年通车运营。

意味着,未来2-5年,大运新城片区将新增4条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且设置多个站点。

大运站平面示意图:

此外,大运站将升级为大运综合交通枢纽,衔接3号线、14号线、16号线和33号线,兼顾出租、社会车辆等多种接驳方式,预计2022年投入运营。

届时,大运作为深圳东部枢纽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从大运出发,机场,前海,深圳北,坪山都可轨道直达。惠州、东莞等主要片区也将更好地延展,促进都市圈发展。

大运综合枢纽效果示意图:

不久的将来,大运枢纽将结合周边地块打造深圳“东核心”的城市门户。

为体现站城一体化的规划理念,龙岗大道大运枢纽段将下沉改造。内部也规划了不少地下商业空间保留各类预留接口,释放城市地下空间,促进深圳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的提升。

大运综合枢纽片区站成一体化开发效果示意图:

而地面,还规划有各类绿道、地面慢行、二层连廊等多元要素构成的立体慢行系统。

通过慢行系统有机联系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与自然生态的山林区,营造山水自然与现代都市风貌交相辉映的多层次步行体验。

且将大运新城各个片区整体紧密联系起来,缓解道路、大型市政等设施对片区内部的割裂形态。

大运新城慢行系统示意图:

来源:深圳市城市更新网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