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建19条水鸟生态廊道,深圳后海湾上榜

南方网 2020-09-01 08:52 阅读 2000+

记者昨日从林业部门获悉,广东省林业局《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年)》日前印发,规划从今年起至2025年在珠三角建成19条水鸟生态廊道,深圳后海湾上榜。

珠三角地区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植被茂盛、水系发达。以深圳后海湾,珠海淇澳岛、横琴岛,新会崖门、台山镇海湾等区域为主要聚集区,吸引了水鸟126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10种,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物种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23种。

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和越冬歇息地,拥有国家重要湿地深圳福田红树林等10余处湿地,并通过红树林生态修复保育、鱼虾苗增殖放流、后海湾禁渔、鱼塘改造、污染治理等措施,每年为鹭类、鸭类、鸥类、鹬鸻类等近10万只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包括极危鸟类黄胸鹀1种、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等4种、国家级保护鸟类白肩雕等16种。

构建完善的水鸟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和稳定,《规划》将依托沿海滩涂、珠江、西江和东江等重要水系,构建“两横四纵多支多点”的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空间布局,总面积31.32万公顷,主廊道平均宽度1000-1500米。其中,“两横”包括北部主廊道和南部主廊道。北部主廊道满足内陆淡水水鸟的迁飞需求,为“西江-东平水道-西南涌-珠江-东江”水鸟生态廊道。南部主廊道满足沿海咸水、咸淡水水鸟栖息需求,为“江门-珠海-广州-中山-深圳-惠州”沿海滩涂水鸟生态廊道。

根据《广东省美丽海湾规划(2019-2035年)》,后海湾定位为“都市亲水型海湾”。目前,后海湾海岸带生态修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将首先摸清后海湾海岸带生态家底,将研究成果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做好衔接。

当世界经济面临修复,当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或是危机、或是机遇,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时。

风财讯对话顶层智慧,22场云端对话,10城落地论坛,9月1日-9月6日,与您相约!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