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小渔村春天的故事

凤凰网房产深圳站 2020-08-14 12:37 阅读 100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伴随着歌曲旋律响起,仿佛穿越回40年前,慢慢的回味着深圳的春天故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40年披荆斩棘,深圳特区有乘风破浪的喜悦,孕育出华为、万科、中兴、腾讯等优秀企业。也不缺少惊心动魄的瞬间,全国第一次土拍、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全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在这片热土诞生。

从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不惑之年的深圳是蜕变的成长,搏击长空,傲笑中国大地。

40年后再出发,深圳依旧是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一路奔跑,书写下一段传奇。

“我的曾用名叫宝安县”

1000年前,深圳还只是隶属于广州府宝安县的一个小村落,盛产盐、香料和珍珠。虽然是宋朝时期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但还没有拥有自己的姓名。

40年前,深圳市叫宝安县,是一个仅有30万常住人口的小渔村,一个宝安农民一年只能挣270元。

居住与生活环境也非常恶劣,遍布着苍蝇蚊子臭水沟和几代人同居一室的大量棚户区,有的婚后孩子都快上学了还是无房户,老百姓中间甚至流传着“南头苍蝇深圳蚊”的话语。这是深圳市政府要解决的问题。

1979年,一股春风吹进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

1979年1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1980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自此,小渔村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1980-1998)

中国改革开发的“第一炮”震天动地,时代弄潮儿云集海湾,奋争朝夕。

一年之后(1980年),中国房地产的故事在这里落下第一笔。

1980年1月1日,深圳签出第一块土地出租协议,由香港人刘天竹开发,命名“东湖丽苑”,第一期108套房源被香港人抢购一空。

同年1月8日,深房集团前身深圳市房地产公司成立,中国大陆有了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是粤系第一家房企。

三个月后,邓公指出房子可以买卖,商品房的概念得到上层首肯。这一番谈话,无疑给深圳注入了无限能量,也有了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深圳速度”。

又一家粤系房企破土而出。1981年,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房地产科成立,而这个挂着央企招牌的科室就是招商地产的前身,至此,“招保万金”中的招商地产,开启了她的房地产时代。

或许是听到时代的召唤 33岁的王石心想:“干大事的时候到了”。 1984年,王石靠倒卖玉米赚了300万,创办万科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和王石一样,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不少房企通过投机崭露头角。

借着深圳大兴土木,星河地产的创始人黄楚龙从水泥工人,转而承包了深南大道的部分工程。

保利前身,保利科技在北京成立,央企的招牌闪闪发光。至此,“招保万金”中的三个兄弟已完成了最初的亮相。

1985年,深圳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为中国内地探索规范化的外汇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华侨城也在这一年开始筹建。

到了1987年,改革开放的第9个年头,在深圳,中国地产界迎来首次土拍。

1987年12月1日,为了获取建设资金,深圳敲响了土地拍卖槌。当日下午,容纳1000多人的深圳会堂座无虚席,过道站满了人,44家开发商举牌竞投、北深港澳几十家媒体蜂拥围观。经过17分钟的角逐,底价200万元、面积8558平方米的地块落槌成交,最终由深房公司以525万元竞得。

1988年,“招保万金”中的最后一位--金地在上步区(就是现在的福田区)沙咀工业村305栋1楼诞生。属于“招保万金”江湖时代的侠者已凑齐,接下来,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他们开始了自己的“野蛮”成长。

1989年,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带着满怀的斗志和理想来到这里,致使国内一度出现百万劳工下深圳的移民盛况。

然而,正是这一代勇敢的奋斗者们,为深圳创造了众多奇迹。往后的十年里,深圳建成了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仅耗时约两年半建成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地王大厦;建立人才大市场,开创劳动力商品化先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腾讯推出便捷的即时通信软件“QQ”。

不仅是经济建设散发着“深圳速度”的力量,在土地“第一拍”之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呈爆发趋势,宝安国际机场、广深高速、欢乐谷、世界之窗等也陆续建成。深圳几乎是以“三天一座楼”的速度来构建城市肌理,目光所及之处总有旧改痕迹。

就在1992年房地产狂潮之风猛烈刮起之时,为调控略显浮躁的房市,赫赫有名的“国16条”于1993年出台,中国的这第一个房地产调控政策,也让地产商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府“楼市调控”的威力。

时间来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元年,1998年,这一年福利分房取消,“商品房”成为主旋律,深圳房地产也从此完全走上了市场化轨道。

黄金十年(1999-2008)

时代步履不停,攀登从未停止。完成了前20年的“原料”储备,深圳开启了带有“深圳风格”的十年。

19世纪末最后一年,郭英成在香港创立佳兆业集团,随后回深一举拿下深圳布吉“龙泉别墅”烂尾楼,打造了第一个旧改项目“桂芳园”。烂尾楼摇身一变,成为龙岗布吉的楼王。后来,郭英成带领的佳兆业也成了外界眼中的“旧改专家”。

这一年,也是金地充满高光时刻的一年。“金地翠园”公开发售,创造了深圳高尚住宅小区当年开发、当年销售、当年售罄的纪录。

同年,不仅“招保万金”完成了自我沉淀,开始发光发热,粤系地产圈也开始了群雄争霸,华南城、东海黄、龙光、观澜湖、茂业、美佳华……群星闪耀,热闹非凡。

跨越20世纪,深圳开始向东开发,开发商们之间竞争加剧,“赠送面积”成了各家营销的杀手锏。

2001年底,红树湾地王拍卖总价高达22.35亿元,数不清的零的价格宣告这深圳黄金十年的正式开始。

2003年,房地产行业开始有大批量的企业涌入,深圳房地产业也由此迎来蓬勃发展的辉煌时刻。

同年,龙光开始走出汕头,进军深圳。并以2.86亿元拿下深圳宝安中心区地块为起点,正式拉开扩张版图序幕。

2004年,一列从罗湖口岸开往世界之窗的地铁线正式通车,深圳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拉开帷幕。深圳地铁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开始进行置业西移,这一年也被称为“关外地产年”,因为关外的地因此热起来了。

2007年是万科高歌猛进的一年,万科销售额从2004年91亿到2007年523亿,四年猛翻5.7倍。按王石的话说:“这是狂飙突进的一年,这是激情澎湃的一年。”

万科之猛,恰是当时楼市疯狂的写照。当时的深圳房价,从1月的10872元/平到10月17350元/平,涨幅高达70%,全民开始炒房。

开启“飞跃”模式(2009-2020)

打磨自身根基的同时,深圳在国际赛道上加速奔跑。例如积极推出“孔雀计划”、放宽落户门槛等多项措施“筑巢引凤”。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包括华为、平安、腾讯、大疆等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子深圳,2017年-2019年间,新引进国内外人才约75万人。截至2020年6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8,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十年里,深圳的房地产商们与深圳共生长,勇猛向前,续写佳篇。

2009年,万科销售额达630亿,稳坐地产第一把交椅,保利销售额超过400亿,比上一年直接翻了一番,金地销售额突破200亿,较上一年增长近85%,成绩喜人。

2013年,在写字楼行业深耕的卓越集团以123.7亿成功拍得深圳前海两幅商业地块,引起全国瞩目。

2015年佳兆业竞得深圳盐田、观澜、佛山高明等多个文体场馆运营权,文体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星河集团在建在售地产开发项目达14个,覆盖深圳、广州、惠州、常州、天津五大核心城市,土地储备超1000万平方米。

2017年,招商蛇口紧跟步伐,迈进千亿之列,“招保万金”终于千亿会师。

回顾深圳房地产40年,跌宕起伏,水大鱼大,曾经的地产龙头“招保万金”,如今亦是各有千秋。时代创造着神话,亦大浪淘沙,汹涌澎拜,大浪潮前,时也运也。

再出发,深圳速度从未停下

凭借着强大的包容性、对人才的着重培养以及改革创新,2019年深圳GDP跃升至2.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第一。

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经历了漫漫荆棘路,从前的小渔村已经卸下外壳,蜕变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各个领域优秀的公司也汇聚于此,不论是金融行业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平安集团,还是腾讯、华为等IT界顶尖公司,都在深圳扎根,发展。

而房地产行业在深圳也仿佛像植物寻到了一片沃土一般,日渐茁壮,又在政策的修剪下,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如今深圳的房地产行业在经过政府近十年的调控下,经历时间的洗礼和市场的考验,已然又是一番天地。

回望深圳这座城市,对于来此实现梦想的创业者,它包容、自由、开放,对于在此生活的居住者,温暖、湿润、拥有花园一般的绿化。而“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也在无形中给了移居深圳的人们注入强大能量。

这就是深圳,一个乘着改革的春风而起,跟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乘风破浪,御风而行的城市。下一个40年会怎样?一起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