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发六款车,恒大造车还颠覆了哪些传统?

凤凰网房产深圳站 2020-08-06 19:45 阅读 1000+

8月之初,流火之夏,中国人的朋友圈又一次被恒大占领了。

 在宣布进军汽车产业2年后,恒大造车的香港上市平台“恒大健康”,市值一举收获超越“老本行”恒大地产、同时超越深耕新能源汽车近20年的比亚迪的高市值——3200亿港元,迎来“哇”声一片。

那是因为,恒大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在8月3日一举发布了六款车型: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毫无悬念地,还有恒驰6。 

6车齐发,行业空前

恒大,“一夜之间”实现了超越。

 恒驰此次“六车齐发”,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是绝无仅有,即便是特斯拉、奔驰、宝马这些车企巨头也从没有过这样的举动——很长时间以来,奔驰、宝马、大众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而它们同时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最高纪录也不过3款;即使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特斯拉,成立17年至今仅推出4款车。

 市场可能有观点认为,每一款车型都要有足够的营销周期,不断地预热,在上市的时间段再推到高潮,如果同时发布,会模糊每个产品的焦点。

 他们把这样的营销节奏,称之为“行业规律”,奉为圭臬。

 但恒大汽车的诞生,就是要打破所谓的“行业规律”。那些所谓的“行业规律”,在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是否还一定准确呢?中国这么多自主品牌,大家都很遵循“行业规律”,按部就班,为何还是节节败退?

 恒大的“不按套路出牌”,曾经遭受到不少质疑,尤其是来自传统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的质疑。但这种质疑与不屑一顾的嘲笑,随着恒大一如往常的“高歌猛进”——正在变小。

 取而代之的,是从业人士开始告诫自己:汽车产业大变革时期,不要被自己的过往经验束缚思想,等等再看,谁说人家的新套路就一定不行呢?

 恒大眼中“没有”规律

 我们来看看恒大还打破了哪些“行业规律”?

 传统车企,往往从一款产品出发,产品立住之后,再逐渐地推出新产品,逐步扩大规模。但恒大在规模上一开始就是“高举高打”。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表示,恒大汽车力争在3至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正按照工业4.0标准紧张建设的上海生产基地、广州生产等基地,未来3-5年年产能将达100万辆。

 为了缩短造车周期,去年以来,恒大就通过广泛的国际并购与合作,在3.0底盘架构、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等方面,迅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并且,恒大联手全球多家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同步研发14款车型;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采埃孚等世界前11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其正基于自有3.0底盘,借助国际成熟研发体系同步研发14款车。此外,也少不了此次为恒驰设计出划时代造型的15位国际顶级大师。当然,恒大和恒驰汽车面前仍有许多的挑战,比如车型的量产计划;比如,如何将全产业链资源有效整合;如何形成先进的智能制造工艺;如何推动零配件国产化及通用化率提高,实现运营成本的大幅下降,等等。

 这是恒大特有的造车路,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中国大势力”。 相对于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中国新势力”,一个字的区别,展现了战略的区别、风格的区别。究竟谁能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