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500家企业半年销货值逾64亿元

南方网 2020-08-05 11:37 阅读 2000+

  “多亏了政策支持和海关贴身帮扶,让我们能够渡过难关”。兴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公司关务经理袁东凤说,在不少境外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下,公司转变思路,积极开拓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渠道,今年上半年,内销额达2894.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倍。

  受全球疫情影响,各国消费需求被持续抑制,不少企业面临外贸订单减少、运营资金压力大等困难。作为一座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深圳多措并举发动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让特区经济“气血充盈”。

  结合深圳实际,深圳海关出台12项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促进内销便利化的帮扶举措,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优化监管模式、精简内销业务手续等方面,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企业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据深圳海关统计,上半年,深圳关区共有近1500家企业办理加工贸易内销业务,内销货值64.05亿元。

  近期,深圳再推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设立加工贸易手册,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必须收取担保的之外,海关原则上不要求企业提供担保。仅此一项,上半年深圳海关就为加贸企业免收风险担保金9.8亿元。

  “保税料件也可以在集团内部跨企业自由流转了,集团内各个生产基地的保税料件可以共享共用,根据产品内销市场需要灵活调配,生产管理一体化运作水平更高了。”日前,创维集团有限公司进出口事务部总监郭玲霞兴奋地告诉记者。

  创维集团在全国4个城市设有生产基地。深圳海关了解该企业集团化运作的保税料件调拨需求后,多次联系企业开展调研,主动将企业纳入“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试点,制定了便捷的料件调拨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打破了各生产基地之间保税料件的流转屏障。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针对集团化运作的企业特点和业务诉求,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试点,TCL、创维、康冠、崇达等企业集团参与试点,允许保税料件、不作价设备、仓储场所在集团内共用共享、灵活调配。

  对于加贸出口转内销来说,可以提高原材料、设备、场地等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集团一体化运作水平,更有利于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