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来了!深莞惠河汕联手对标国际一流都市圈

南方日报 2020-05-12 13:39 阅读 2000+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及毗邻的粤东粤北地带,未来有望崛起一座超级“大都市圈”。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就在几天前,深圳市发改委也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

5月9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发改局了解到,去年底,深圳市方面曾组织团队到惠州市专门开展有关深圳都市圈规划的调研。按计划,莞惠河汕将纳入深圳都市圈规划。

另一现象也印证深圳正加速向外延伸。日前,深圳市对5条城际铁路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其中有3条(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直接联通惠州。

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组CP”,打开无限想象空间。一个是国际大都市,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个是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正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深圳+惠州”潜力无限。惠州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站上“融湾联深”的历史新风口。

都市圈时代开启

广东五大都市圈频频被“点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悄然迈向都市圈时代,“大哥带小弟”的都市圈同城化浪潮奔涌。放眼全国,首都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方兴未艾,众多新老“CP城市”在区域竞合的新赛道角逐。

时间回到去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化都市圈时代正式开启。其中明确提出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在此前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基础上,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实际上,此次并非广东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提出制定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去年11月26日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与汕潮揭、湛茂都市圈联动发展。

今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并提出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圈。《广东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也提出,编制广州、深圳、汕潮揭、湛茂、珠江口西岸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表示,在国际上,都市圈都有一个特大城市作为龙头和通勤中心,通过交通连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如东京都市圈。

“广东省明确提出制定各个都市圈规划、推动都市圈建设,对加快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和同城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配套做好政策体系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使之落地成为现实。在他看来,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将可更好地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龙头作用,加快辐射带动周边的惠州、东莞等地。

“路通财通,我们非常期盼政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同城化。”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副主席、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兴介绍,该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主要都分布在深莞惠区域,总部和制造基地位于惠州大亚湾,在深圳设有分工厂和负责研发的子公司,主要客户如华为、OPPO则位于深圳、东莞。加快都市圈建设,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业务,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C5战队”集结

深莞惠河汕联手对标国际一流都市圈

在多名专家看来,以深莞惠河汕组成的深莞惠经济圈(3+2)产业底子好、创新实力强、合作前景广阔。2019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深莞惠河汕5市的GDP共计超过4万亿元,大约占广东全省GDP的40%。其中,深莞惠3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分别排在第1、第4、第5位。未来5市若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都市圈建设,将可打造世界级的都市圈。

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在全国24个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

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建议深莞惠经济圈(3+2)升级为以深圳为龙头的C5深圳大都市圈(C5即City Five),向纽约、东京、伦敦等大都市圈看齐。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就曾表示,在深圳东进战略之下,世界级C5大都市圈势在必行。“建设C5大都市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形成城市协同发展效应。”

近年来,在“双区驱动”背景下,从中央到广东省,更是频频“点名”深莞惠。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为深莞惠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4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在今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深圳都市圈呼之欲出。实际上,2月28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提到,加快编制深圳都市圈规划,推动深莞惠联动发展。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在《都市圈协同防疫抗疫联合复工复产双见效》的信息稿中也明确提到了深圳都市圈。

从“深莞惠经济圈”到“深莞惠都市圈”,再到“深圳都市圈”,名称微妙变化背后有何考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这几个圈的内涵应该差别不大。但深圳都市圈的提法,既突出都市圈中各个城市的相互融合,也突出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可望对标东京都市圈等国际一流都市圈。

如今,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已启动,东莞、惠州等市参与其中。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发改委去年12月组织到东莞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调研。

惠州市发改局向南方日报记者证实,深圳市正在牵头编制深圳都市圈规划,计划将深莞惠河汕纳入其中,共同推进一些项目。去年底,深圳曾组织人员到惠州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调研,调研了仲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东稔平半岛等地。

高铁城际加持

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走进位于惠阳区的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只见人流穿梭,高铁飞驰。这里每天有数十趟列车通往深圳,接近公交化运营,10分钟即可抵达深圳坪山站,30分钟就到了深圳北站。

像这样,深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逐渐形成。

省委、省政府在《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促进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率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增强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都市圈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城乡融合水平。

深圳都市圈如何继续走在前列?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表示,深莞惠河汕作为一个内生动力较强的都市圈,要建立专业专注的协商机制,在城市重点项目布局以及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社区协同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增长约5倍,跨市通勤需求巨大。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曾表示,随着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希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1小时通勤。“由深圳主导、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我们与惠州、东莞就启动的项目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新基建”热潮下,深莞惠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如今,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正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加上已运营的厦深高铁、正在建设的赣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将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5条轨道加持,深惠同城,未来已来?虽任重道远,但值得期许。

“惠州与深圳、东莞很近,但由于目前仍然缺少快速的轨道交通,往来耗时较长,地域分隔还是比较明显。”唐建兴认为,随着加快都市圈建设,惠州与深圳的城际轨道、高铁未来建成后,可以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将有助于惠州企业节约交通和时间成本,并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端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

■延伸

5条轨道将连接深惠,“丰”字交通支撑万亿产业集群

惠州联动深莞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惠州仲恺高新区,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显现雏形。总投资129亿元的广东省重点项目——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正加快建设。其中,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一期已经投产。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6000万片显示面板和3500万台智能电视。“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深惠产业联动共建的一个缩影。在“双区驱动”背景下,惠州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

加快对接对标深圳,惠州正在努力奔跑。

去年,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全市各部门各领域要以香港、深圳等先进地区为标杆,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有竞争力、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开放新高地。

今年1月,惠州市市长刘吉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联动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眼下,惠州正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要先行。

目前,惠州已启动“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着力构筑“三横一竖”交通轴线,与周边城市快联速通,促进大湾区核心城市与粤东粤北地区之间要素资源便捷高效流动。

除了“丰”字交通主框架对接广深莞河汕,惠州还将加快推进与深圳等地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近日,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3条计划经过惠州的轨道交通开始勘察设计招标。其中,深惠城际计划起于深圳前海,终于惠州机场,将有利于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作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五大干线机场之一,惠州机场去年启用了T2航站楼,正加快推进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将更好地服务深圳都市圈。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深莞惠河的赣深高铁也正加快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后,从惠州市区坐高铁到深圳只需半小时。加上已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将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不仅如此,待广汕高铁2022年建成后,从惠州到广州、汕尾等周边城市也都只要半小时左右。

参与都市圈建设,惠州将如何发力?

记者从惠州市发改局了解到,惠州将参与编制深莞惠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深莞惠产业协同合作,探索共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与东莞合作共建莞惠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参与以深圳为主阵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动承接广深港澳等地先进产业、创新要素、高端人才的辐射外溢。

同时,惠州还将加强与香港、深圳港口联动建设,提升大湾区东岸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协同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参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治安联合执法,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信用等互鉴共享,共同打造深莞惠优质生活圈。

■专家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建设都市圈是打破行政边界的关键一步

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明确提出制定各个都市圈规划、推动都市圈建设,是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对加快产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和同城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都市圈的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划的原则、目标以及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套做好政策体系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规划来执行落实好,使之成为现实。”陈鸿宇如是建议。

“都市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城市化的升级版。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陈鸿宇表示,10多年来,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深化、行政壁垒逐渐削弱。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并做好顶层设计。

在他看来,深圳都市圈地理区位非常好,有山有海,陆海空交通网络完善,与港澳以及广州都市圈都很近而且联系紧密,国际化和外向度很高。特别是深圳的创新能力排在全国前列,与东莞、惠州的产业分工协作也比较好。

“都市圈的内涵是开放的、综合的,本质上是要不断谋求融合发展、共同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陈鸿宇认为,深圳都市圈以深圳这一核心城市命名,辨识度更高。而深圳也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来辐射带动都市圈中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的发展。

他建议,惠州也要借此思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要借助深圳的资源补齐自身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例如,在公共交通方面,惠州要通过加快“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强化与深莞河汕的对接,并通过轨道交通打通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快速通道。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要补北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要与深圳都市圈实现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陈鸿宇表示,惠州具有后发优势,但对比发达地区也还有发展上的差距。要借助深圳都市圈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借助深圳的力量,解决交通、产业、城镇化等方面的问题,把惠州的潜力点发挥出来。

“不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要像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样,形成思想共识,动员全市力量,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的规划编制和贯彻落实。”陈鸿宇建议,惠州要通过对调整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引导中南部的惠阳、大亚湾、仲恺等县区打破区域壁垒,鼓励资源跨区域配置,强化与深圳、东莞的分工合作,加速同城化。“不能等,而是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都市圈同城化。这既是愿景,也是责任。”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三大优势有助于惠州参与都市圈建设

去年,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林江认为,深圳都市圈突出深圳是中心和枢纽城市,东莞和惠州可以围绕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谋篇布局。在深圳都市圈中,惠州可以发挥区位、土地空间、产业基础三大优势,在对接深圳和辐射粤东粤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说,突出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有助于发挥深圳在科技创新和应用对湾区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圳作为中心城市也会在深圳都市圈布局下通过与惠州、东莞的融合发展来扩展深圳的经济腹地。这也有助于惠州和东莞更好地借助深圳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林江认为,深莞惠的GDP总量在全国都市圈中排在前列。深圳都市圈能够在全国脱颖而出,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区位优势。由于深圳都市圈的几个城市都是最靠近香港的,与香港有着密切联系。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深圳都市圈成功的关键。

二是历史渊源。由于深莞惠河汕都曾属于惠阳地区管辖,历史上就关系非常密切,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三是产业分工。深莞惠尽管在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同构化倾向,都集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也有比较明显的分工。深圳致力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东莞和惠州的优势则在于制造业。既合作又竞争,促进了深圳都市圈的崛起。

“惠州拥有区位、土地空间、产业基础三大优势。如果能把这三大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将为惠州抢抓都市圈建设机遇推动自身发展提供关键砝码。”林江如是说。

林江表示,惠州处在广州、深圳、东莞之间,既可以利用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在人才、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利用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还可以对接东莞较充裕的民间资金,吸引这些资金前往惠州投资。

他表示,惠州在深莞惠三个城市中土地资源最为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利用空间优势充当深圳与东莞之间产业转移的缓冲区角色。此外,惠州属于制造业城市,同时也是对接粤东和粤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充当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粤东粤北城市进行无缝对接的接合部。

林江认为,深圳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不单是深圳经济发展有多快多好的问题,而且包括深圳与惠州、东莞如何协调关系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加快协同发展。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注重交通产业深度对接加快同城化

“都市圈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毛艳华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很重要的支撑。城市群一般由若干个都市圈组成,形成人口集聚、产业分工、协同发展的格局。

“深圳都市圈的叫法,是回归到正常的方向,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术语。”毛艳华认为,在珠三角区域,广州、深圳是比较明确的两大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通勤中心。周边地区可以围绕这样的通勤中心进行生产生活等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从国际上来看,都市圈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作为龙头,承担综合性的平台功能,是作为通勤、经济、创新、文化等的中心。

毛艳华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江东岸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分工协作的空间格局,深圳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去年又被中央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可以加快都市圈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他认为,外界看好深圳都市圈现在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大、发展快,既有量又有质;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四是营商便利度高;五是产业配套能力强;六是人居环境好。

在他看来,都市圈重在分工协作,不同城市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惠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土地资源丰富,空间很大,也有优势产业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有埃克森美孚等大项目,还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

毛艳华说,惠州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与深圳强化交通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城市功能。

“在我国,长期以来行政壁垒决定了区域合作的难度。”毛艳华认为,都市圈的建设就是要避免画地为牢,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理顺各种机制,包括财税分配、激励等机制。

在毛艳华看来,在都市圈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做好公共交通、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法治建设等;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他建议,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要完善协同机制,通过成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形成高效对接的工作机制。同时,特别要推进规划的协同,包括道路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相互配套和衔接,形成合力。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

设“湾区驿站”推动深莞惠河汕协同创新

“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是一个内生动力比较强的都市圈,要建立专业专注的协商机制。”张克科建议,应当通过“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计划,补缺补差、提质提标,齐心协力融为一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张克科表示,以往的科技合作大多是产学研跨界的上下游项目、人才和成果的合作。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更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跨地区的。而现行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往往是以地方利益为出发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都没有发挥最大的优势。因此,都市圈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之一。

他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纽约都市圈的新泽西州、马里兰州也是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配套经过百年变迁的,港口码头、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从新泽西就可以通过都市交通铁路转换,很方便抵达纽约的中心。马里兰州和华盛顿DC、麻省都是纽约都市圈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区域合作从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的点开始突破,到特色区域的发展规划如西部、东北、长三角、中部、珠三角等,取得一些成就,也遇到阻力和障碍。”张克科说,从京津冀开始提出都市圈发展战略以后,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此后,长三角也在区域规划、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长三角城市群。

张克科认为,对一个都市圈来说,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和核心城市、区域经济合作有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资源配置、交往通达、产业联系、文化取向、人群分布、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要有新的需求和投入。

他建议,深圳都市圈通过共同基金或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机构,在几个城市建立“湾区驿站”新模式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不以企业去各个城市到处开公司满足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而是真正从都市发展需求入手,各取所需,发挥特长,构建新的产业合作模式、人才落地机制和地方特色服务的新业态。

张克科说,在深圳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惠州可以按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沿海经济带的大走势进行产业规划布局,特别要注重惠州湾以及大亚湾、惠阳、惠东片区的发展,扮演区域枢纽和经济走廊角色,提升深圳—汕头—厦门三大经济特区的发展潜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惠州的希望就在其中。”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