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中国路--新中国设计文献展即将拉开帷幕

搜狐焦点网2017 2020-02-27 23:59 阅读 1000+

  装饰•五十 ——《装饰》创刊50周年庆祝活动计划 2008年是《装饰》创刊50周年,在迎来五十周年生日的特殊时刻,《装饰》杂志社拟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此纪念曾经的光辉岁月。通过这些活动,回顾《装饰》杂志50年来走过的历程,从而激发人们思考中国艺术设计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一本走过半个世纪的杂志,本身也是中国当代历史的见证人,具有标本意义。同时,活动也将进一步加强《装饰》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艺术类期刊和广大读者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推动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学科的理论建设。 活动安排如下,敬请关注: (一)、《装饰》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活动开幕式 时间:2008年11月1日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9:00——9:30〉 北京本地来宾签到 地点:B座一层大厅签到处 〈9:30——10:30〉 纪念活动开幕式 地点:美院A 301报告厅 <10:30——11:00> 《装饰•中国——新中国设计文献展》剪彩、开幕 地点:B座大门、展厅前 〈11:00——12:00〉 参观 “装饰•中国路——新中国设计文献展” 地点:B座展厅 〈12:00——下午〉 开幕酒会、自助餐 地点:紫光国际会议中心(备车接送) (二)、举办《装饰•中国路——新中国设计文献展》 结合“从工艺美术到当代设计” 理论研讨会主题展出《装饰》50年积累下来的文献性材料,并配合当时的设计产品,综合展现中国设计的发展面貌。 时间:2008年11月1日——11月15日 地点:清华美院B区展厅 (三)、举办《装饰》创刊50周年纪念会暨 “从工艺美术到当代设计” 理论研讨会。 通过举办“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研讨会,激发人们思考中国艺术设计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时间:2008年11月1日下午——11月2日 地点:清华美院A301 研讨会论题: (1)中国现实与设计界的名词问题; (2)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性质、对象、历史范畴、发生线索等; (3)中国工艺美术史与中国设计史的描述体系; (4)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与当代设计教育; (5) “设计”的中文含义与“DESIGN” :历史、现状、未来。 参加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设计师及主管政府机关领导、校领导、院领导等。 (四)、在装饰杂志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还将发行《装饰•50》纪念性增刊,内容为《装饰》历年刊发论文中经编选委员会提名的论文,并加以编辑按语评述。 装饰·中国路--新中国设计文献展 展览宗旨: 以《装饰》杂志为载体,折射新中国设计之路。 一本刊物,折射着一个时代,《装饰》所走过的50年历程,也是新中国设计事业道路的一个反映。本次文献展力求通过展出《装饰》50年积累下来的文献性材料,并配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展示新中国50余年来大至国家形象、小到日用民生,细到设计教育,深如理论思考的设计成果,从而综合呈现出各个时代的设计面貌。 展览内容: 序幕:从民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第一部分: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一段恢复期之后的中国工艺美术与设计事业很快步入正轨,从首都十大建筑、国旗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到玩具、家具、服装、搪瓷用品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1958《装饰》杂志创刊到1961年《装饰》杂志停刊,短短4年时间里,当时中国唯一一本工艺美术刊物——《装饰》,记录下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工艺美术和设计事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期。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艺术设计发展进入停滞期。 第二部分:1977-1995年 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旧貌换新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心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而中国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从一个复苏、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自1980年复刊以来,《装饰》一直以培养人才、启迪思想、激励设计产业发展、反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己任。改革、开放、振兴、发展,既是这段历史时期中国设计乃至整个中国事业的关键词,同样也是这段时期《装饰》的关键词。 第三部分:1996-2008年 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表现出全新的面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覆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城市中等等新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中国的艺术设计事业在发展的同时反思自身。面对21世纪的来临,反思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装饰》的重要关键词,在各行各业的新兴各类艺术设计类杂志之中,《装饰》卓显出其在理论思考方面的深度与广度。面对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装饰》在展现设计事业发展面貌与担负培养设计人才责任的同时,也在不断冷静思索着对策、努力寻找着答案。 要点提示: 本次文献展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幕:从民国到1949年;第一部分:1949-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第二部分:1977-1995年;第三部分:1996-2008年。主要以时间为基本线索,时代背景与《装饰》杂志所发表过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两旁,方便相互对照,从而明确新中国工艺美术与设计所留下的遗产,也更加清楚《装饰》在这段历史之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占据的位置。其中50至90年代之前的时代背景线索中资料主要以《人民画报》中的内容为依据。漫漫50年历程,《装饰》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了时代的变化以及设计界的变化,而不变的,始终是振兴中国设计这一主题词。 1. 序章部分为序厅,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示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时间内中国艺术设计所走过的坎坷道路。 2. 第一部分为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之前,其中1958-1961年,《装饰》共出版了12期刊物。本次展览,这部分《装饰》的内容编排主要按照国家形象、日用民生和设计教育这三条线索来展开。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装饰》内容的特征是其中有关“日用民生”部分的占了绝大多数。以上三条线索,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将贯穿于《装饰》的始终。 3. 1966-1976年这十年间为文革时期,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装饰》也因种种原因而被迫停刊,因此主要以介绍时代背景为主要内容。 4. 第二部分为1977年到1995年。文革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1980年,《装饰》正式复刊,复刊号封面上的“哪吒闹海”正反映出了这段时期国人们期盼翻天覆地的愿望。这段时期的《装饰》明显开始突出教育方面的内容,而且,除了国家形象、日用民生和设计教育这三条主线索之外又增加了工艺装饰与理论思考两个分类,分别展现了当时在全社会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风”以及对设计、美学等领域的诸多理论性思考。 5. 第三部分为1996年至当下。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迅速得近乎于膨胀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困惑与反思的时代。这部分《装饰》的内容主线仍然以国家形象、日用民生和设计教育为中心,但是可以看出,国家形象与日用民生部分的内容逐渐有些下降,而对理论问题的思考仍然是《装饰》的重要方向并且将持续下去。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增加了城市建设与电脑时代两个新的方面。城市化进程迅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电脑的普及与网络的连接则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这都对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展览时间地点: 时间:2008年11月1日——11月15日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区一层展厅 纪念活动邀请本校、本院嘉宾名单 一、顾问 丁聪、田自秉、张仃、张伯海、吴冠英、李绵璐、邵大箴、陈汉民、邱陵、余秉楠、何燕明、杨永善、袁运甫、袁杰英、奚静之、常沙娜、陶如让、黄能馥、温练昌 二、编委 王明旨、王国伦、王培波、卢新华、包林、田青、刘巨德、张夫也、杜大恺、李当岐、李砚祖、陈进海、陈瑞林、陈辉、何洁、严扬、郑曙旸、杭间、柳冠中、赵萌、胥建国、鲁晓波、曾成钢 三、大学领导 陈希、韩景阳、庄丽君、张凤昌、谢维和、邓卫、王进展、苏竣 四、美院领导、各系、部、办公室负责人 冯远、李功强、苏丹、洪兴宇、蔡军、马泉、郑宁、肖文陵、付志勇、王旭东、邹欣、任茜、臧迎春、宋立民、高华、何静、张世川、刘金池、姜明 五、老工作人员 吴晞、郭华、梁任生、邹文、杨树敏、刘立、孙建君、吴冠英、吕敬人、赵健、吴勇、陈楠、王红卫、杜羿纬、易晓、苏滨 六、美院教师代表 尚刚、张敢、陈池瑜、岛子、杨阳、李静杰、陈岸瑛、邱才桢 纪念《装饰》创刊50周年系列活动特邀校外嘉宾名单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 峯 原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张伯海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司长: 杨 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期刊司副司长: 张泽青 中宣部出版局: 杨震林 中央美术学院: 许 平、李 军、易 英 中国美术学院: 宋建明、曹意强、郑巨欣 广州美术学院: 童慧明、东美红 天津美术学院: 李炳训 鲁迅美术学院: 孙 明 西安美术学院: 赵 农 四川美术学院: 余 强 东南大学: 胡 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汪大伟、潘耀昌 南京艺术学院: 冯健亲、袁熙旸 华东师范大学: 朱 淳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吕品田 首都师范大学: 吴明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潘鲁生 苏州大学美术学院: 诸葛铠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周 洪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周 旭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张建春 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周小瓯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陈 浩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李向伟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过伟敏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季铁 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汤重熹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田卫平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任文东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曹 阳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黄兴国 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胡 虹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康书增 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 张小鹭 其 他: 朱孝岳、朱培初、唐克美

请输入正确的图片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短信验证码
请确认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图片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短信验证码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