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最好的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每周地产评论】

大方 2019-12-09 18:30 阅读 2000+

本周周每周地产评论推荐:任泽平在深圳最新演讲: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最好的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

12月7日,位于深圳罗湖的茂业德项目产品发布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任泽平先生上台讲述对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任泽平】:我的观点一直非常鲜明。现在这个时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内容:一是未来国家经济形势,二是讲讲人口大迁移所带来的行业区域兴衰的故事。

目前中国经济短期出现下行,GDP增速在5%左右,但我认为虽然短期中国经济形势严峻,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前景,我可能是市场中经济学家中相对比较乐观的,等会儿告诉大家为什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形势一、2020年宏观展望:经济再下台阶短期中国经济正在步入5时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从原来的人均GDP几百美元到9700美元,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规律放缓,其实站在世界背景下,世界经济也出现增速放缓,全球正在面临新一轮货币宽松。我一直呼吁今年因为中国经济下行,我们应该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大胆做个预测,我认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会看到边际上放松,货币政策应该是从原来的过度收紧回归到中性和稳健,但绝对不会大水漫灌,财政政策这次力度会比货币政策力度大。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国家要求各个地方提前上报2020年地方基建和发债,明年基建、财政是值得期待的。关于房地产投资,最近因为调控,房地产投资略有下行,最近物价出现了比较有意思的现象,PPI向下,CPI向上,经济学家对此分歧较大,有人认为CPI向上应该加息,我旗帜鲜明提出现在应该降息,因为现在CPI向上主要是猪价带动的,大宗商品价格和需求不支持货币政策再度收紧。8月份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9月20日进行了一次降准,我认为从现在往后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上是要放松的。

二、中长期,增速换档,新5%比旧8%,经济L型,新周期

目前的时点往后看3年、5年、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我一直提出一个观点,即经济L型和新周期,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很多人过去经常唱衰经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研究了20年宏观经济形势,过去40年中,我们看到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此起彼伏,但是发生了什么呢?从1978-2018年这40年,中国经济实际GDP增速是9.5%,加上物价因素是14%,就是宏观上过去四年年化资产回报率是1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在座诸位提供的财富机会,国家平均每年是14%。我们经历过很多挫折,89年、98年、08年,甚至于有人说2018年是过去多少多少年最困难的一年。站在现在的时点,为什么我说如果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呢?中国人均GDP虽然以后到了9700美元,但美国是6万美元,我们只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潜力。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60%,过去40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在80%以上,也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还有20年。所以唱空经济城镇化、房地产都没有道理。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其实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GDP只有6点几,传统行业个位数增长,但中国的新经济、互联网相关行业30%以上的增长。以上是我要跟大家讲的第一部分,短期经济形势相对严峻,我们正在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放松,进行对冲,从现在时点往后看十年,我认为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第二部分人口大迁移

记住,人永远是一个行业、一个区域兴衰的关键,人流入的地方,商业、工业、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一定是兴旺发达的,人流出的地方一定是衰败的。

我在国内最早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PPT演示)这是目前我们这个行业应用最广的标准分析框架,是我在前几年带领团队提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人口,人口是一个区域经济繁荣的根基,人口流入,意味着这个地方兴旺发达,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人是需求的来源。比如房地产,20-50岁买房,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以后不需要,20-35岁是首次购房,35-50岁是改善性住房。未来中国人口往哪里流动?这个问题过去在中国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未来中国人口应该往大都市圈流动,因为大城市机会多,能带来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也有人说大城市竞争压力大,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与“城市群都市圈”派相对应的是“小城镇派”,他们主张应该区域均衡发展,要重点发展中国的小城镇,在中国的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中,“都市圈派”和“小城镇派”争论了几十年,最关键问题就是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具有规律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有集聚效应。中国目前城镇化率不到60%,户籍城镇化率也就40%左右,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80%,人还在往大都市圈迁移。也就是说,从现在往后面再看20年,中国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迁移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我有一个预测,我认为未来上海北京的人口都将突破3000万,这是基本趋势。有人会问,任博士,人如果都往大都市迁移,“大城市病”怎么办?给大家看一下中国的大城市跟世界上的大都市问题在哪里。

北京都市区的面积跟东京都市区的面积差不多,北京2200万人管,东京3600万人。首尔都市区的面积是北京的一半,首尔2500万人,为什么人家的人比我们多,人口密度比我们大,但其他大都市区的“大城市病”没有我们严重?中国的大城市问题究竟是人口控制的问题,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最后讲讲大湾区,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中国最好的投资机会看人口迁移,未来20年,中国人还将不断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迁移,最好的都市圈、城市群在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用全国不到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2%的经济总量,这里居住了中国将近5%的人口,现在中央把它定调为千年大计,大规划已经出来了。不仅国家战略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这片沃土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中国,从南往北走,越走越悲观,从北往南走,越走越乐观,因为最北边的东北相当大程度上还是计划经济,最南边的广东已经充分市场经济了。东北大部分是国企,广东还有多少国企?严格来讲,我们用70多年来证明市场经济的伟大,市场经济为什么相对于计划经济是成功的?因为它释放了人的活力。前些年有人说逃离北上广,后来逃离北上广的人都回来了,因为在北上广有梦想,你可以拼才华,回到老家小县城只能拼爹。我们深信经过改革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