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 绿景第四季名家讲坛“稀奇的城就”

搜狐焦点深圳商务 2019-12-05 10:34 阅读 1000+

2019绿景名家讲坛《稀奇的城就》如期而至,本周六(11月9日),绿景集团特邀青年作家蒋方舟、纪录片导演顾桃、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等“稀奇者”,欢聚南山华侨城绿景美景广场,上演一场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座城市的稀奇说,共同探寻城市的新动力、新未来。

搜狐焦点届时将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活动主题:绿景第四季名家讲坛“稀奇的城就”

活动时间:2019年11月9日18:30-21:00

活动地点:深圳市侨香路4088号绿景美景广场营销中心

——直播——

18:30 搜狐焦点已到达活动现场。

18:30 嘉宾陆续到达,活动即将开始。

蒋方舟

活动嘉宾顾桃

活动嘉宾曾德钧

开场舞

19:00 主持人开场并介绍活动嘉宾

【主持人】:非常稀奇的搭配拉开了名家讲坛的大幕,感谢大家在最美、最适宜的季节来到美丽的绿景美景广场,我是今天“稀奇的城就”的主持人,来自“城市声音博物馆”创始人李扬。    

绿景名家讲坛是由绿景集团主办、城市自媒体“深圳客”策划及承办的公益人文类讲坛,旨在以“城市”、“人文”为切入口,选取城市前沿公共性话题,邀请国内外各界学者、专家、名流进行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城市文化,唤起大众思考。    

今年是名家讲坛连续举办的第五年,本次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最具知名的人士,他们是:青年作家蒋方舟、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先生、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顾桃先生,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再次欢迎远道而来的嘉宾朋友!  

  大家刚才步入会场都看到了现场有稀奇艺术展,由著名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夫妇创立的艺术作品,寄托了艺术家希望中国当代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同时也传达了美景广场“突破庸常,给大众带来惊喜”的“稀奇的生活艺术”理念。   

 其实,深圳本身就是具有独特性的城市,因为它与生俱来的光环,因为它的年轻,也因为它的特立独行,更因为它汇聚稀奇的人。今天,在这个稀奇的项目,我们也汇聚到文学稀奇者蒋方舟、商业稀奇者曾德钧、艺术稀奇者顾桃,和我们一起探讨“稀奇”。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VCR)

【主持人】:通过视频看到大咖云集,对于名家讲坛的发起者来说看到的是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感动。今年,我们相聚于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秋夜里,此时此刻,我竟有一份感动。习惯“深圳速度”的我们能够在这样一处静谧的地方驻足停留,于城市星空下,静心品鉴一件艺术品、欣赏一段美妙的演绎、参与一次深度夜谈、感受一次身心的放空。在此,我谨代表大家为绿景集团提供这样的机会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绿景集团副总裁叶兴安先生为本次活动致辞。

19:10 绿景集团副总裁叶兴安先生致辞

【叶兴安】: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绿景美景广场参加今年的绿景名家讲坛,在此,我谨代表绿景集团欢迎大家的到来!

刚才的短片带大家回顾了绿景名家讲坛过往四年的内容,在座的老朋友们可能对视频片段还记忆犹新,一位位学者和艺术家为我们奉上了一场场包含人文思想的盛宴。绿景名家讲坛每年都会让更多朋友相聚在一起,分享有趣的灵魂,享受思想的碰撞,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人文品牌。

这一期名家讲坛我们有幸把大家请到绿景美景广场,这是绿景集团刚刚面世不久的房地产项目,过去我们的名家讲坛都是在绿景集团62楼会场,在高空中畅谈城市和人文,而今天活动设在美丽的夜空下,在美景广场的户外园林中,这里显得更接地气。但今晚的主题是“稀奇的城就”,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形而上的话题,在这个纷繁浮躁的世界,应该对“稀奇”如何定义?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稀奇”与城市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又该怎样活出自己的稀奇?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青年作家蒋方舟女士、著名纪录片导演顾桃先生以及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先生,分别从文学、艺术、商业的角度来阐述他们对于“稀奇”的解读。最后,我的同事,大家的老朋友魏苕也会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城市稀奇的理解。

绿景集团一直坚持为城市创造有价值的空间,同时更在意人们内心的丰盛,我们不仅仅为城市打造美景广场,这样一个突破未来想象的物理空间,更希望今晚在这里举办的名家讲坛能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城市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思想火花。

最后,再次欢迎大家来到绿景名家讲坛,很高兴在这个秋夜与大家共聚。

【主持人】:非常感谢叶总真诚的发言,我主持绿景的活动已经很多次了,今天有幸被主办方邀请到这里进行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动作。我们看到绿景集团对名家讲坛这个品牌的用心与坚持,今年是第五年,将进行品牌的全面升级,未来名家讲坛将会以更新的形象面世,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接下来我们用集体发声为这一时刻见证,大家跟我一起倒计时,3!2!1!亮灯!

绿景作为一家多元化国际企业集团,拥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金融投资品牌、高新科学技术三大核心板块,三十余年激情进取,构筑了完整的绿色人居产业全链条生态系统,绿景以“专为本,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城市价值为使命,致力成为最受尊敬的城市价值的创造者。多年来以丰富的生态文化风情向大家致敬。

非常期待接下来各位嘉宾的演讲,接下来要上场的这位嘉宾,曾经有着天才少女之称,她特立独行、大胆坦诚、坚持自我,她年轻的文学之路上充满稀奇。让我们掌声有请文学稀奇者蒋方舟为我们带来《坚持就是稀奇——我的文学之路》。

19:20 蒋方舟演说《坚持就是稀奇——我的文学之路》

【蒋方舟】:谢谢主办方,今天的主题是“稀奇”,当主办方把题目发给我时,我很认真地在想最近发生在我人生中最稀奇的一件事是什么。其实最近几年发生在我人生当中最稀奇的一件事是发生在我大学同学身上的遭遇。他是不断带给我稀奇的人,我们是高中同学,又是大学同学,他大学去了清华建筑系,毕业之后去了哈佛建筑系,因为他去了美国,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直到两、三年前,他给我发微信说他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我说你要竞选美国总统吗?他说“不是,他被检查出一种非常罕见且难治的绝症,而且是两种绝症的结合。”我看了微信之后非常震惊,问他最近怎么样,他说他已经经历了半年的治疗,半年之内做了八次化疗、两次骨髓穿刺,非常痛苦。他说“跟你讲这些不是让你同情我、可怜我,我要跟你讲讲化疗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每次化疗结束会有短时间的失忆,他跟当时的女朋友一起喝汤,说这个汤很好喝,女朋友说“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我才点了这个汤”,但他对之前喝过这个汤一点记忆都没有。当面前出现人跟他打招呼,他说“这是谁?”女朋友说“他上次才来过我们家”。

之后跟他的交谈过程中,他把每一次治疗和痛苦都变成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讲给我听,比如他说他去做骨髓穿刺,醒来时发现三个医生围着他的屁股看得津津有味,想象这个画面我觉得好像不太美的样子,他一直非常乐观,但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变化,当天气冷的时候,他瘫倒在路边完全走不动路,医生检测了他的神经,没有发现异常,后来他在自己身上做各种实验,请教清华医学院的同学,跟医生说“可能是骨头出了问题”,后来检查,果然两个股骨头全部坏死。他非常沮丧,那是他第一次流露出沮丧,他说本来以为自己的病经过治疗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觉得很开心,没想到又要新一轮修修补补。他说他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阿丽塔》,他觉得他跟阿丽塔很像,上帝本来给他的装备不够好,现在给了他一个新的装备。他想到忒修斯之船,这个船在海上航行了很长时间,当这个船上的甲板、木、钉子都被换过之后,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个同学说“我的身体零件都换过之后,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当他讲完故事,我给他讲了今年看到的最震撼的展览,这个展览在东京,一位日本女装置艺术家,盐田千春做的装置刚好也是船,上面有很多线,她所有的装置艺术都有很多线。她很多年前被确诊癌症,现在癌症又复发了,她把癌细胞想象成这些线,所以有了这样的装置灵感,把身体中放射的癌细胞当做灵感的来源。盐田千春说“面对死亡和治疗的痛苦,我应该感恩,或许是上天为了让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专门为我提供素材”。

跟同学讲完盐田千春的故事之后,其实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现在总是有网络流行语,包括很多年轻人总是说“太难了”,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觉得太难了,工作要加班,太难了,听完我同学的故事和看完盐田千春的展览之后,我觉得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把这种痛苦当做生命词语自己的礼物。

所以有了今天演讲的想法,我想讲讲痛苦这件事,虽然它也许在非常美丽的天气和非常美丽的环境当中并不是那么合时宜,但却是我最近想得最多的事。对于很多人来说,痛苦来自于不被爱,来自于爱的痛苦,最近几年最震撼我的故事、最震撼我的文学也是来自于不被爱的痛苦。这个女性叫做玛丽雪莱,她在二十多岁时写下了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讲的是一个叫做弗兰肯斯坦的疯狂科学家出于自己的自大创造出了一个怪物,但后来弗兰肯斯坦发现这个怪物太丑陋、太巨大了,很快把这个怪物抛弃,这个怪物在人世中飘荡,所到之处引起人们的憎恶、讨厌、恐惧,后来这个怪物开始了向人类、向创作者的复仇。这篇小说创作于1816年,是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学,而玛丽雪莱写它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她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就去世了,而她的父亲一直没有学会怎样爱她,在她16岁那一年遇到了一个浪子,这个浪子叫做珀西·雪莱,他有一篇著名的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玛丽遇到珀西·雪莱时,不顾一切地跟这个浪漫的男孩一起私奔,但私奔不是浪漫的开始,而是麻烦的开始。因为他们并没有钱,另外她发现珀西·雪莱是一个渣男,渣到网友可以投稿程度的渣。比如珀西·雪莱觉得他们应该有一种开放式的关系,我有我的女朋友,你也应该有自己的男朋友,甚至他会把自己的发小介绍给玛丽,介绍给自己的恋人、妻子,说你们应该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跟别的女人约会了。

玛丽从一个不幸的家庭,跳到另外一段不幸的关系当中,她孕育出第一个孩子,她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作为女儿的痛苦、作为恋人的痛苦、作为母亲的痛苦都在她身上。后来他们到了拜伦在瑞士的别墅玩,那一年很特别,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无夏之年,每天都在下雨,几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没有事干,只是待在屋子里创作,拜伦是当时最有名的文人,珀西·雪莱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但他们谁都没有注意到在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被沉默、被忽视的玛丽一直在暗暗构思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后来著名的《弗兰肯斯坦》。为什么是这么一个最不起眼的人写出了当今依然能被记住并且影响文学进程的作品?我想唯一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她是被遗忘的、被漠视的,她并不是生活在聚光灯下,也不是生活在他人的追捧当中,她永远不被记住,所以她化身成了自己笔下的怪物,虽然被造物主创造出来,但是没有人学会如何爱她,于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如何爱这个世界。

曾经有人问海明威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海明威给的答案非常精彩,海明威说首先你要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后来我回想自己的创作,确实好像如此,每当别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多快乐时,我好像很难共鸣,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并不那么快乐,不快乐一是来自于自卑,我发现自己并不拥有其他孩子那么漂亮、那么琴棋书画、四肢协调,可能是这种自卑,让我觉得自己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于是在六岁半开始写作,因为我知道那是自卑的我唯一可以拥有的让我骄傲的东西。关于孤独的记忆是我贯彻了一辈子的记忆,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完整地过完一辈子,但孤独的记忆是最印象深刻的,从小时候开始写作,有一次大家都在玩捉迷藏,我躲在柜子里,当时我觉得应该写作,于是开始写,写了两个小时,没有任何人找到我,躲在柜子里孤独的记忆成了我非常大的创伤,也是对我的鼓励。

最近来自于孤独的记忆就是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不会日语,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每天没有事情可以做,每天在楼下洗衣房看洗衣机洗一只袜子,那是我对孤独最直观的记忆。感谢孤独,它成为我创作最大的原动力,就像所有作家一样。

今天讲痛苦,是因为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说一句话“做人,最要紧的是开心”,但直到今天,我越来越怀疑这句话,因为当你把快乐当成自己唯一的目标,漠视生活中的痛苦,失去对痛苦的承受能力时,仅仅遭遇一次打击,你的快乐就荡然无存,而当你把快乐当做人生的信仰和目标时,那么人生的目标又何在呢?我认为只追求快乐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逃避和对他人的责任。很多人说他们不想看那么多社会新闻,他们不想看那么多让人悲伤的故事,怎么办?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他人的痛苦,不愿意让他人的痛苦影响到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他人负有责任,而不应该对他人的痛苦失去自己的想象力。

只追求快乐就意味着逃避对自己的责任,我在日本时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日本的投票率非常低,应该是民主国家里投票率最低的,我问一个日本朋友“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投票?”朋友说“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投票付出的责任,他们觉得我们跟随大多数就好了,反正大多数人会作出选择,而我投票就意味着我要承担我的选择付出的责任,那样多不开心啊”。当我们把快乐当做人生唯一的追求时,某种程度上是逃避我们作为人的责任,把快乐当做目标或许是一种最软弱的信念。

我今年去俄罗斯,去关押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监狱和书房,他的图书馆上写了一句话“我只担心我配不上自己的痛苦”,我在想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痛苦呢?大多数人想了两种办法,一是逃避,二是选择虚无。比如如今的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太多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我们拍照可以用美颜手机,发朋友圈可以有很多点赞,我们可以永远选择“你是最棒的”鸡汤,等待第二天太阳升起。同样我们也可以选择虚无,我们认为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一切努力都没有必要。选择虚无和逃避之间还有第三条路,就是珍视、承认、分析、写下你的痛苦。这时我才理解陀斯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说“我只担心我承担不起承担的苦难”,是因为作为创作者,必须以自己的文字才能对得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对得起自己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教育和想法。

今天把痛苦作为一种稀奇,是因为我觉得痛苦是自己跟世界狭路相逢的勋章,是跟你在这个世界斗争过的勋章,是把人生当做一趟旅程,是你来过的勋章,所以我也希望在座各位把痛苦当做人生当中一个稀奇的珍宝,一个稀奇的礼物,去看它、写它、继续它、铭记它。

谢谢!

曾德钧演说《商业跨界的稀奇——产品背后的文化逻辑》

【主持人】:我们之所以用“稀奇”来定义这次名家讲坛的主题,稀奇并不等同于孤独。我想问一下在座所有观众,有谁体验过孤独?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我们不知道自己是稀奇的,接下来这位在创业领域是独具一格的,被人称为是稀奇的创业者,人人都知晓“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有这样一个稀奇人物,61岁第一次触网便逆时代而上,以“慢”得出奇的商业逻辑,重拾了电台黄金时代的经典。下面掌声有请创业稀奇者曾德钧为大家带来《商业跨界的稀奇——产品背后的文化逻辑》

【曾德钧】:今天晚上很特别,在一轮明月之下,前面有一位稀奇的美女给我做引导,今天我的分享也很稀奇。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商业跨界的稀奇”,在座各位可能对收音机很熟悉,一个被时代淘汰的收音机居然在神奇的深圳、在我的手上,把它变成一个生活潮品,把一个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在深圳,没有什么不可能,接下来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故事。

虽然大家对收音机很熟悉,但是对于五十多年前的我,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当时是勉强能吃饱穿暖的时候,我突然见到了一个收音机,我不知道它是何物,7岁那一年,我组装了属于自己的收音机,虽然很简单,看起来不像个收音机,但是通过收音机和耳机,让我跟外界产生了连接。我出生在湖南湘西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至今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连接,打开了我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让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美,让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从此我和收音机结下了一生之缘,收音机改变了我。

我是92年来深圳的,98年回去,03年又来,这一生创业六次,03年再次来深圳创业时,做得风调雨顺,04年又想重现收音机的黄金时代,大家也许不知道,收音机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60年代。刚开始我从淘宝买了很多收音机回来,发现虽然外观很漂亮,但毕竟经过几十年,声音、性能已经不好了,于是我自己开始做收音机。

04年做收音机时并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只是喜欢,想重拾童年的梦想。现在年轻人都讲星座,我是狮子座,性格比较张扬,把自己做收音机的过程拍成照片、写成文章晒到BBS上,这一晒不要紧,引来很多人围观,这个说做一台,那个说做一台,最后在论坛版主的威逼利诱下把作品变成产品,从产品变成商品,在论坛和小圈子里卖,每年大概卖三百台,做收音机对来讲不算是商业。

2014年我准备退休,当我把退休的想法告诉身边的年轻人,年轻人说“曾老师,你还这么年轻,做了一辈子的音响,干嘛要退休?”我说我不退休干什么?他们说“跟我们一起玩吧,一起拥抱互联网吧”。我相信了这些年轻人,十年前超女有一句话“信春哥,得永生”,我认为信这些年轻人可以给我焕回青春,于是跟他们一起做互联网众筹,一个众筹比一个众筹做得好,2015年这一年我居然卖了1万台。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年轻人让我赢回了青春,这一年等于过去的30年。

这台收音机叫做猫王2收音机,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每个月只能卖一千台就再也卖不上去了,作为创业团队,养活自己都不够,我又想如何超越自己,如何能突破自己,于是总结我们为什么能成功,总结之后发现一是踩到风口上,二是产品做得好,风口给我们带来流量,流量×转化率=销量。我们还总结了产品好的逻辑,一共有四点:好看、好用、好听、好玩。现在这个时代,大家觉得好看很正常,但前几年,一个60岁的老头把产品好看放在首位,很稀奇,颜值是流量的入口,颜值是转化率的保证。除了好看,还要好听、好用、好玩,还要有灵魂、有故事、有文化,人有灵魂会被尊重,产品有灵魂就具有生命力,让产品也能被消费者尊重。有故事可以传播产品,还要有逼格,因为要根据需求做产品,我们做的收音机并不是刚需,猫王2为什么有人愿意买呢?是因为当时有一个说法,我突然发现装逼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刚需,所以我们很注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做到独特、独有。如果一个产品做好了以上这九点,就能做到唯一,自创品类,成为品类的唯一或第一。

总结了这几点,我们开始出新产品——猫王小王子,我们并没有在猫王2上进行过多的改变,它依然还是手工,依然是收音机+蓝牙音箱,依然采用原木材质,只不过把体积很大的做小,这个产品非常受市场欢迎,每个月能卖2万台,成为便携音箱销售第一名,深受用户喜爱。

(PPT演示)这张图来源于网络,我们没有花一分钱,如果我花钱做广告、请人来拍,没有什么值得说的。看到这些图之后,我想到投资人说的一句话“曾老师,你要做好产品、稀奇的产品”。我说什么叫好产品?他说“好产品会走路、会说话”。看到这张图之后,我就想到了这句话。

猫王小王子虽然受到市场的环境,但又遇到了瓶颈,因为我坚持原木手工,每个月只能做2万台,超过2万台,品质就会下降。此外,我们也做了用户调研,我们的用户主要是年轻时尚的美女,我们对这些用户进行调研,用户说“这些东西都是买来送父母的,因为它的颜色很黯淡,不能突显我的个性”。这时我们的团队提出要做嬉皮文化的产品,引进嬉皮文化的经典色彩。当时我就懵了,我们不是匠人匠心吗?应该做原木手工啊。团队说“不是这样的”,给我丢了几本书,还让我看《海盗电台》,当时我受到的教育,认为嬉皮文化都是负面的,比如性开放、颓废等等。看了《海盗电台》之后,确实发现我错了,于是我们拍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正好反映了当时我内心的变化,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播放VCR)

他们不再轻易流泪,他们不再享受规则之外的快乐,他们不再拥有幻想,他们不再冲动,他们文质彬彬,他们小心翼翼,他们勾心斗角,他们高谈阔论,他们固步自封,他们害怕失败,他们说,你也会成为这样的人。这本书就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去你的,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是60岁的曾德钧,我渴望扬帆再扬帆。

这个产品上市后非常受欢迎,每个月能卖4万台,我的人生开始开挂,形成自己的系列,04-2014年年销量300台,2015年年销1万台,2016年年售20万台,2017年卖了60万台,2018年卖了一百万台。一个传统产品在文化的助力下,出现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变化。

通过这些产品,我们由产品观上升到“非”产品观,我们认为只有一个产品具有文化,这个产品才能真正走到人们的心里,我们希望把产品做成文化级产品,在人人追求自我标签的时代,要创造这个时代的经典,必须通过产品文化设计来创造你的“品牌符号”。

我们团队开始相信文化的力量,在产品上做文化升级,把产品跟一系列著名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创办猫王音乐台,跟中国国内非常优秀的电台对接,美国、英国甚至包括海盗电台的优秀DJ跟我们合作,跟我们一起做这档“猫王音乐台”。我们创办了自己的“电台复活节”,2017年在摩洛哥沙漠举办第一届“电台复活节”,我们在沙漠上搭了一艘船,在这艘船上搭了一个直播室,24小时不间断直播,24小时结束后,把这艘船烧掉。去年在敦煌沙漠举办第二届“电台复活节”。我们今年在阿那亚举办了第三届“电台复活节”,在圈内引起积极的反映,很多朋友开玩笑说“你们这么牛逼,怎么不上天呢?”于是去年的12月7日,我们发射了一颗猫王收音机之星,这颗猫王收音机之星24小时在太空,可以随时收听到猫王音乐的节目。

AI时代的到来,文化的连接进入新的时代。音响由“随身听”向“随机听”发展,我们想用经典的传承+创新技术,做一台新的收音机,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发了新的产品,让这个产品打开就有好声音,你想听的就是我们想给的,这个产品2017年获得创新奖。

通过这样的文化定位,让大家看到这个市场上除了收音机,又出现一个新的物种——猫王收音机。

大家熟悉的产品基本都是物质层面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始关注到体验层面,随着产品的深入,可以让我们看到价值观层面更大的外延,通过产品的三个层次,让我们从一个生产者走到消费者。

猫王也才短短几年时间,这几年来,我们在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国家消费升级和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对我们来讲,文化创新永远在路上。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你们!

顾桃演说《稀奇的才是永恒的——关注少数民族文化》

【主持人】:谢谢曾德钧先生意犹未尽的分享,稍后圆桌环节还会有更多的讨论空间。

稀奇有千百种,无稀奇不城就,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稀奇,从文字到听觉、到视觉,无一不是跟我们的执着和坚持有关,如果说方舟用稀奇创造了自己的文学之梦,曾先生就是用稀奇创造了商业文化帝国,从纸面上到听觉上,接下来是视觉上的稀奇,有请纪录片导演顾桃分享《稀奇的才是永恒的——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分享。

【顾桃】:我完全沉浸在蒋方舟老师和曾老师的主题中,蒋方舟的爱、孤独和自己创作的关系,曾老师从自己的爱好到产品,最后到商品。好像有点儿失忆了,我说什么呢?孤独也被说了,创业史也被说了,其实我也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但是不孤单,因为有自己在做的事情。

我是一个做纪录片的人,我们在这个时代里被触动的、在触动下引起思考的一部分群体,关于人类的、关于民族的、关于社会的,最后还是回归到关于自己内心的返照。大家现在都能拿手机记录现场,但摄影更难,布列松时代“决定性瞬间”,在什么瞬间按下快门,能表达你拍这张照片的理由。2002年我以摄影师身份参加平遥摄影节,突然发现我的图片既没有观念也没有创作的表达方式,只是很形式、很装饰的东西,所以我思考自己,30岁的我,别人看着我是一个做艺术的,因为那个时候头发很长,穿得也像搞艺术的,但内心很空落、很孤独。

我在想,今天年轻人的心理跟我北漂时一样,孤单感+孤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都是盲从的做着别人喜欢的事,那种状况是最难受的。我02年回老家呼伦贝尔,一说到呼伦贝尔,大家马上会想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蓝天白云绿草地,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我出生在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地区,叫鄂伦春自治区,从小就在少数民族生活,七、八岁才离开家乡。我们是满族,满族是少数民族中的大民族,从小跟森林的关系更密切,在森林里采蘑菇、打猎,现在想想是很浪漫的、童话般的生活方式。

当我三十多岁回到老家时,突然发现一切都在变迁,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我看到民族在这个时代的变化,森林民族是中国北方的狩猎民族,他们03年放下猎枪生态移民。我最后拍摄的记录片主题就是关于北方少数民族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少数民族和自然的关系,少数民族和大民族的关系,我当时回到老家,看到那里发生了完全的改变,他们03年生态移民,驯鹿要下山,人也要下山,我记得很清楚,春节是欢乐团聚的日子,但在那个春节,我感到无限的悲伤,为一个民族,甚至也为我自己。刚才曾老师说“人有灵魂,才会被尊重”,一个在自然里的民族是有灵魂的,但认为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所以我想是不是用纪录片的方式来记录北方民族当下的变化,留给未来作为一个档案。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不会做记录片,也不知道怎么开始。在北京的那段时间,觉得没有任何空气,没有自己的方向,04年拿起“掌中宝”开始拍纪录片,没想到的是打开镜头的那个时刻开始,我十年的经历、青春基本都在森林里渡过了。蒋方舟老师刚刚说最近有疲惫感,我说你的疲惫感是短暂的,我是今年7月份过了50岁生日的哪一天突然发现疲惫是常态的开始,做纪录片之后,很多东西都在改变。

给大家放我的第一部纪录片的片段《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讲的是鄂温克部落搬迁之后,鹿不适应山下生活,猎民也不适应山下生活,他们重返回森林,我用记录片的方式反映一个问题,这个森林属不属于他们,他们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是怎样的状态。(播放VCR)

因为时间短,只能放片段中的片段,我住在主人公家,这个主人公也是我父亲80年代开始记录的几户人家中的一户,当时我父亲用相机记录鄂温克部落的生活状况。

后来我找到自己的主人公拍了第二部作品,一个充满诗意的母亲,她每天都在喝酒,因为她特别怀念遥远无锡城市的儿子“雨果”,她说“我喜欢太阳,太阳是我的母亲,月亮是我的父亲,星星是我的儿子”。但她的孩子并不知道森林里发生了什么,妈妈怎样想念他、思念他只能跟自然对话,只能跟日月星辰交流。

还有一个主人公是雨果的舅舅,看似他是一个酒鬼,是一个每天都要用酒让自己不清醒的酒鬼,但事实上他是森林里衡量悲伤的人,后来我拍了一部片子叫《犴达罕》,犴达罕是森林里的驼鹿,因为自然森林的破坏,使得本身就很稀少的驼鹿更加稀少。他很敏感、很孤独,我形容雨果的舅舅具有犴的气质,他一直想着拥有猎枪的时代,喝完酒之后只能用画笔画出来,用诗来表达,写完诗再烧掉,画完画也会烧掉,我想城里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毁掉吧,我用五年的素材剪了《犴达罕》,形容这个艺术家、诗人。

做纪录片是孤独的旅行,拍摄也是孤独的群体,我的记性不好,这也是选择做纪录片的原因,我不知道我做的是不是真的稀奇的事情,这么多年用时间成本给一个民族留下另外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可能是更真实的、不欺骗的、最现场感的记录,可能只能被称为中国的独立电影,现在纪录片的生态很丰富,《舌尖上的中国》属于专题纪录片,还有历史再现型纪录片,中国还有稀少的奇怪的人,他们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城市生活,返回家乡,以他者身份进入他乡观察和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留给未来的记忆,这些人的人生也是稀奇的人生。

在森林里十年,后来回到内蒙首府呼和浩特,发现城市里的年轻状态和年老状态不是由一个城市的历史来决定的,而是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你跟谁在一起,这构成一个城市的状况,比如说你跟城市里的老年人在一起,会发现这个城市很成熟,很苍老,如果跟年轻人在一起,会发现这个城市还有另外一种状态,我在内蒙做了一个“内蒙古青年电影周”,鼓励年轻人去做属于自己的电影、纪录片,少拍微电影、宣传片、广告片,年轻时拥有自己的作品,人生的未来就有了基础,所以我跟蒙古族的年轻人在一起,后来我发现年轻人并不一定快乐,并不一定充满活力。常在一起的有几个人物,我选择了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蒙古族年轻人,他属于我的“蒙三代”系列,第一代是爷爷建立城市,儿子是从牧区带来的,他们讲蒙语,但第三代就不一样了,更多家庭让他们学汉语,因为汉化好找工作,好就业,好交流,我选择了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蒙古年轻人,他经常流眼泪,跟伙伴们喝酒,他说自己很痛苦,因为那些讲蒙语的伙伴说话他已经听不懂了,再加上体制和自由执业的关系,他在电视台,一直拍萨满,一种北方宗教的题材,但电视台播不了,所以他很难受。但他又有电视台的身份,在社会上被尊重,他一直很纠结于这个关系。

另外,城市抑郁的年轻人也开始多起来了,我选择的蒙古族年轻人跟爸爸妈妈从牧区来到城市,他的妈妈在草原上唱长调,放牛赶羊,歌颂草场,到城里之后,因为妈妈好,到学校当老师,他觉得他妈妈不是草原上的妈妈了,一当老师就绷起来了,变成有模式的传播。他最崇拜的父亲是一个独立音乐人,在城市几年之后得了一场病,去世了,所以这个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坍塌,像木头人一样跟伙伴在一起,每天在自己的世界。

还有一个主人公已经在蒙古年轻人中有了自己的成就,用蒙语唱RAP,台上有掌生,台下有鲜花,但每次下台后也很孤独,自己搬家,做着跟职业没有关系的事。

(播放VCR)

我实在是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每个人的能力各有不同,希望在座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个稀奇的未来,不管它稀不稀奇,我们都要用自己最实实在在的、更长远的孤独、爱或者其他方式来完成生命的状态。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顾桃导演带来的视频。您不光是一个稀奇的记录者,纪录片中的被记录者也充满稀奇的色彩和基因,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体内都留存着那份稀奇的基因、血脉,只是更多时候我们隐藏了起来,更多时候我们选择远离和不看见、不听见。

今天我们看到的稀奇并不古怪,今天我们看到的稀奇是充满人性的,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靠近它,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理解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少有人走的那条路。今天请到的三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故事也好、特质也好,都在提醒我们保持身上那份稀奇的特点,它不是错。

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绿景集团有这样的举措,为稀有的城市文化、城市梦想,为坚持自己稀有特质的人们一个舞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接下来请各位看一段短视频。(播放VCR)

魏苕分享《稀奇的生活艺术》

深圳城市的发展奇迹,这背后又是一份怎样的“稀奇”?带着这份思考,掌声有请绿景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魏苕女士上台分享《稀奇的生活艺术》。

【魏苕】: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首先说声抱歉,今天确实有点冷,关键是这么冷的时候我还要插播广告,感谢大家的理解。

我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名家讲坛做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可以说成为绿景品牌的一个标签,之前很多朋友客气地跟我说“名家讲坛还不错,有啥秘诀吗?”我说“唯一的秘诀就是坚持做”。因为一个企业要把活动做得有影响力,唯一的秘诀就是坚持,名家讲坛的目的就是从人文角度给城市带来一些观点,引发思考,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希望在未来的坚持下能越走越好。

今天的主题是“稀奇”,其实这个主题本身就挺稀奇的,刚才几位嘉宾分别从人文、文学、商业、艺术的角度跟我们阐释了对“稀奇”的理解,非常精彩,他们跟我们分享了很多稀奇的故事。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元素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这次的主题也是围绕城市展开的,深圳就是一个吸气的发展史,深圳40年,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到如今的示范区,它的发展速度已经是稀奇的传奇了,所以说深圳四十年就是一部稀奇的进化史。

到底是谁造就了稀奇呢?是这个城市中的人。深圳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标签是速度特别快,每天被推着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有一种精神,无论是创业家还是普通为城市贡献力量的平凡人,他们心里都有一股力量,能突破庸常,寻找希望。最近“深圳速度”受到一些质疑,但我个人非常有信心,因为这股力量还在,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这个城市充满希望。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在这当中承担什么角色呢?除了我们应该给城市带来一些思考、承担一些责任以外,应该做什么?我认为作为开发商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匹配这个城市里的人的产品。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为你创造这个环境的人正在试图猜测你生活在此处最佳方式”,绿景一直希望能为这个城市里的人带来独特的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从绿景香颂的浪漫情怀,到1866的人文气质,到红树湾一号的游目骋怀,我们希望打造一种稀奇的生活方式,带给深圳人更多可能的未来。

接下来是真正的广告时间,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美景会提出“稀奇的生活艺术”这一主张,实际上这是我们提出的关于稀奇的理念,我们希望能突破庸常,寻找生活中的惊喜,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艺术。

美景的稀奇来自于四个角度,首先是来源于天赋,任何项目的打造都离不开本身的资源禀赋,这里稀奇在哪里呢?它占据了深圳创新产业80%的份额,大家熟知的粤海街道办就在旁边,它还聚集了深圳最好的人文艺术氛围——华侨城,这两种生活氛围相碰撞,能给生活带来很好的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样一个产品、建筑能跟大环境匹配,同时把艺术化生活方式融入到展示、未来的生活中,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稀奇的艺术展”就是我们想呈现给大家的一种形式。

其次是动容的美景,能聚集深圳所有优势景观的项目并不多,这里聚集深圳湾的海景、高尔夫景观、城市夜景、山景,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景观最大化,把它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

第三大稀奇是源自空间的惊叹,4.5米空间给大家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你可以把它作为工作室,也可以作为Party空间,既可以作为阅览室,又可以作为很好的居住空间,这样的空间能创造各种可能性。

第四各希望是潜力,项目的潜力无非是来自于最好的区域、优势产业以及财富人群支撑,另外给大家冒个泡,我们的价格也创造了稀奇,这个项目是唯一一个能用百万级入门槛享受千万级配套的产品。

从稀奇,到不稀奇,再到寻找新的稀奇,其实是城市发展的逻辑,我们认为稀奇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这种趋势,小步快跑,创建更多可能性,今天通过这个论坛希望激发一种思考,到底“稀奇的城就”带来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讨论。

【主持人】:谢谢魏总的精彩演讲。我见证过美景广场的奇迹发生,90平米能制造出五个卧室的奇迹,这不仅是设计师、开发商和广大人才智慧的汇聚,更是每一个稀奇人创造的奇迹。魏总说稀奇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力量,我们来接纳这个力量、包容这个力量,创造更多稀奇的才华和成就。

圆桌沙龙

关于“稀奇的城就”,我们今天特意把“成”改成“城”,稀奇和城市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接下来有请演讲嘉宾上台,进入圆桌沙龙环节,有请方舟、曾老师、顾导。

刚才的演讲环节没有尽兴,主办方特设一个几方对话的环节,让大家再把心中的稀奇直抒出来,每个人对稀奇的定义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在外界给你们贴上稀奇的标签之下,你们自己内心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蒋方舟】:其实我倒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很稀奇的文学创作者,相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平庸的文学创作者。对于我来说,稀奇有两种概念:一是个人自身经历,我7岁开始写作时,以为所有7岁小孩都会在12岁之前出书,那是我对世界的想象,也构成了我对世界的理解,直到我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要当作家、艺术家,所以稀奇对我来说是相对比较特殊的生活经历。二是看待世界的眼光,我现在越来越会不被其他人注意到的东西所注意到,我记得一个作家写张爱玲去美国的时候,张爱玲不看那些很奢华、很让人惊异的东西,她就是喜欢看人修电线杆,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我现在正在渐渐变成这样,把一些很平淡的事物、很不足为奇的事物当做生活中的稀奇,我现在的稀奇是看待生活和生命中比较细致,不为人察觉的纹理,这是自己最近的变化。

【主持人】:作为一个作家,稀奇是你的标配,对于商业创业者来说,曾老师,您既是稀奇的发起,又是稀奇的既得利益者,您怎么解读“稀奇”二字?

【曾德钧】:对我来说,稀奇就是平淡、平常,从初心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中看似很正常的事,往往很稀缺。我已经60多岁了,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回家带孙子,或者在朋友圈里“快转,不转不是中国人”,但我没有做这些事,所以在同龄人当中,我是稀奇。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用创新精神专注于商业,在很多人看来是稀奇的,但在我看来是平常的。如果说有什么稀奇,可能就是能创新面对自己,创新面对初心,创新面对商业,创新面对未来。可能这种稀奇跟社会、跟人群是不适宜的,可能是反主流的。我们有一款产品叫“小王子”,小王子就是很真实的自我,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他?为什么这本书成为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一本书?小王子就是非主流、反主流的,你们大人真奇怪,看不懂大人们要什么,因为大人都是爱慕虚荣的。这份稀奇在今天的社会也许难能可贵,也许真真实实。

【主持人】:二位的诠释都非常充分和饱满,但顾桃导演刚才说到自己是紧张的、不善表达的,这也是一种稀奇,稀奇给您带来的是不是与众不同、不合群、更另类的判断呢?

【顾桃】:99年我29岁,当时一起上大学的同学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成绩了,包括绘画,我大学学的是美术,一直挺自卑的,长得很庞大,一直很脆弱,有一种卑微感,这种卑微感来自于我的家乡,因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北方那么寒冷的冷空气,再加上四季起伏变化,人应该是有起落的,曾老师说他是狮子座,其实我也是狮子座,但我这个狮子很弱小,一直在内心里活动,酒能打开我自己,喝酒能让人更宽容,更清晰地看这个世界,而不是更昏晕。

满族家庭很讲规矩,这也是一种束缚,从小就被包裹得很严密,没有自己的呼吸感。最后我把摄影机对准我认为的同类人,尽管他们是一个族群,人口很少,但作为一个族群来讲,在一个时代里,更让我有安全感其实就是生活的地域,在森林里,树跟树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很渺小,如果在草原,再小的一个点也能看到。画画和搞摄影都让人觉得你做得怎么这么悲伤?我说如果你真感觉到悲伤,那也是我的一种表达,人并不一定非要快乐,各有各的情绪。我不太说情感,因为情感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包括文学作品、电影、戏剧、音乐,它传递的就是那几样东西,有关人性、生命和爱,但是如果你再制造生命、制造人性、制造爱,那都是制造出来的。

每个人做纪录片的视角不同,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主持人】:我特别期待您喝完酒是怎样的状态。我这个角度看到的顾老师很羞涩,像是一个少年郎的表达方式,您保持原样就很好,像您这样大熊猫级别的稀奇物种需要得到重点保护。

今天能汇聚在这里,真的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年代,跨越了物理空间,比如说今天坐在台上的有50后、70后、80后、90,跨越了年代。有从最北方来的顾导,还有本土在地的代表,还有从北京来的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话题——稀奇,我想让你们互相评价对方的特质,我特别好奇也特别期待,你们在对方眼里的评价是怎样的?50年代如何看待90、80后特质呢?

【曾德钧】:80后是最惨的一代,我就不评了。方舟靠近90后,后生可畏,她在台上演讲时,我感觉到她背后的那股力量,人虽然很弱小,但气场非常强大,令我震撼。在我的内心中,相信年轻人我们更优秀,我相信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好,我不担心未来。

顾导身上有一种朴实的力量,虽然他不善言辞,但他演讲的内容体现出的力量是我们这些人缺乏的,这两位都是我可敬可佩的人。

【蒋方舟】:曾老师让我想到我妈妈,我妈妈过两天60岁,我想到我也要给我妈妈拍一个,她现在又开始事业的第几春,刚出了一本书,我跟我妈说“再给我几年,等我妈红了,她当顶梁柱,我在家里洗衣做饭”。

顾老师让我想到苍蝇,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纪录片导演,他说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苍蝇,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会观察了,用手机拍照、用手机代替眼睛,但真正好的观察应该像苍蝇一样,一动不动地在角落记录一切。在所有人都急于当主角和表达者的年代,顾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只很安静的苍蝇,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缺乏的静默的观察目标。

【顾桃】:两位嘉宾都很真实,虽然我不看书,但我知道蒋方舟90年代就有名了,我学习不好,但画画比同学好,画画是不是一生中能用的?也不一定,因为人总在变化。但蒋方舟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文字,如果她不喜欢的话,肯定坚持不了,更多的人是坚持上班、在北京坚持挤地铁、坚持打卡、坚持做不想做的事,为了生存又必须得做。但今天的两位嘉宾和我更多的朋友并不是在坚持,这是他们一辈子要做的事。

今天我是没电了,因为他们两位的气场太强大了。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找到什么样的灵魂和肉体的栖息空间?就像魏总介绍的,美景广场这样一个稀奇的、包容的、俏皮的、优雅的空间,有没有想过给自己选择一个富有创意的、稀奇的空间是什么样子的?

【曾德钧】:我刚才看到视频中美景广场有一个很漂亮的图书馆,旁边有雅昌中心,这种空间是我非常喜欢的,静下来拿起书本,再听听音乐,这是能给我带来难得想象力的地方。

【蒋方舟】:我理想的空间非常小,我跟很多人不一样,很多人的理想空间都是很大的空间,但我理想的空间就是像监狱那么大的空间,这次去俄罗斯圣彼得堡专门去参观监狱,因为很多前俄罗斯作家被沙皇关到监狱里,我参观之后觉得很喜欢,我对理想生活的要求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安静的环境。之前看齐白石的展览,名字我特别喜欢,叫“越无人识越安闲”,对我来说,理想的生活空间就是社会生活的避难所,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把自己囚禁的小监狱,但它是我的避难所,而且只是我的避难所。

【主持人】:顾桃导演的空间感是什么?

【顾桃】:咋都行,刚才听到一句广告语,一百万能享受一千万的品质,我现在连十万都没有,如果我有一百万,当然想着在城市里有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一定要按自己的能力找到相对安全和自我舒适的空间,像方舟喜欢监狱,如果你去草原,我会给你一个蒙古包。我的选择是离开城市,但又不能距离城市太远,我在呼市,离城市很近的草原上租一片草场,一年五万块,八百亩草原,有几个蒙古包,朋友来都可以住,这是我目前能做到的,当时在北京租房子一年也是五、六万块,但现在我的视野开阔了,朋友多了,酒量增加了。

【主持人】:特别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讨心窝子的话,让我们见证了“稀奇的成就”,每个人的孤独、痛苦跟不被人理解同在,正因为你们选择了少有人选择的那条路,才有了今天的这份稀奇,这份成就。也祝福绿景美景广场能有更加稀奇的表现,因为稀奇,我们今天汇聚在这里,因为稀奇,我们今天才有这么圆美的夜晚。为了这个稀奇的年代,为了每一个稀奇的自己,我们感谢自己。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直播结束——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