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栋公寓楼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后房价不降反涨,原因在于抬高了对拆迁加速的预期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8-30 17:17 阅读 5000+

8月28日11时20分左右,深圳罗湖区渔邨社区和平新居一栋单身公寓楼发生沉降倾斜,撞上了相邻的那栋楼,如同坍塌的巨型积木。罗湖区应急管理局证实,幸好因听到异响及时疏散,未发现有人员伤亡及被困的情况。但地质专家仍担心附近的几栋楼:30年的老房子,一条水渠位于楼房的正下方,而一条地铁线和一条在建隧道几乎重叠在距离小区200米的地方。

文 | 董冀宁

一栋楼倒下了

陈零记得最后一眼完整见到这栋房子的时间,时针马上指向11点,他当时已经站在自家1号楼的对面,又一次听到 “哐……当……”两声巨响。

类似的声音一个半小时以前他听到过一次,那时候他还在屋里准备早饭,“就像北方农村放的那种二踢脚,只不过放炮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比声音更让人担忧的是楼房的震动,“就像有人拿着大锤砸整栋楼承重的柱子。”但他当时并没意识到危险。联想到距离小区不到100米的距离就是正在盾构施工的春风隧道,他以为可能就是工程上某个小型爆破,并没有理会。

陈零是被随后赶来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强制疏散的,与他一同被疏散的,是和平新居1号楼2号楼以及楼下菜市场的148户800余人。社区也没有接到任何预警,罗湖街道办事处一位罗姓工作人员称:“上午9点45分,街道办也是接到居民的反映,说楼房有摇晃现象,担心发生危险,才决定前往疏散。”

回想起来,陈零对街道办的这一决定感到无比庆幸,他在屋外看到,两声巨响后,摇晃的楼体有部位甚至冒出白烟,整个楼右侧的地基也已经开裂,摇晃完了甚至还下陷了几厘米。最让他感觉后怕的,是对面楼的一位老者告诉他,“一个半小时前那次,也是一样。”

区别于后面几栋住宅楼,1号楼主要是单身公寓,之前由于要进行改造,原住户基本都搬走了,目前大都是一些单身的物业公司员工在居住,被疏散出来的时候,有的人刚刚睡醒还没穿上衣,有的人锅里刚煮上东西,但看见这一幕,没人敢轻易提回去的事了。现场拉起了警戒线,有人开始小声嘀咕,“这楼不会要倒吧。”社区的人则开始担心倒塌是否会引起连锁反应,决定扩大疏散的范围。

仅仅十分钟不到,“这次没什么异响”,陈零说,整个1号楼就像一个佝偻的老人,倒向了右侧的2号楼,撞击在被疏散的2号楼上,接着是坍塌,一阵烟尘泛起,他看见他的房子,从三层变成了一层,“而且是2号楼的一层”。

深圳一栋公寓楼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后房价不降反涨,原因在于抬高了对拆迁加速的预期


复杂的地下环境

事发后,有居民回忆起楼房过去所表现出的“一些征兆”。比如住在和平新居3号楼的赵女士告诉本刊,2016年小区内曾有楼房墙体出现过明显裂痕,当时居民担心是正在施工的地铁九号线对地基造成了破坏,报给了物业,但是物业只是简单修复了表面伤痕,就没有了下文。还有居民提到,九号线船步街附近的道路在去年曾发生过塌陷事故。

罗湖区政府官网也显示,2014年9月10日晚,船步街和平新居后侧突然发生地面塌陷事故,经勘查,塌陷主要原因是受周边地铁施工影响,塌陷路面形成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深约1米的陷坑。2016年11月15日,中建五局负责人与和平新居管理处负责人因修建地铁9号线梅林线造成和平新居楼体出现的裂缝及地面轻微下陷等安全隐患进行维修方案的商讨,针对实际问题让专业人士做了评估。但本次事故中深圳市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左志亮称,楼房沉降倾斜属于突发情况,是否与地铁修建有关需要专家论证。

附近海关小区的张军梁想起最近几个月在家上班的太太曾反复询问过自己是否有地震的感觉,他原本也只觉得是正在施工的春风隧道的动静,现在看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深圳一栋公寓楼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后房价不降反涨,原因在于抬高了对拆迁加速的预期


春风隧道并不是一条普通的地下隧道,这条全长5.08千米,其中盾构隧道段长3.6千米,是国内目前在建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项目。在项目开工阶段,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强调工程难度时称,在高层建筑地基、地下河流、地铁密布的深圳地下搞这样的工程,就像是要在心脏部位做一次“大手术”。这条隧道据和平新居最近处不到200米,与9号线几乎重叠。但春风隧道工程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当时隧道工程尚未施工到和平新居附近,施工处距离事发点有近1公里距离。

一位曾参与2015年深圳滑坡调查的专家向本刊分析称:“目前讨论楼房坍塌的具体原因为时尚早,但是当地居民曾描述房子是建在一条水渠之上,这可能就遇到了深圳地下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喀斯特溶岩地貌所带来的水流侵蚀和承重力差的问题。而且由于城市建设较早,地表建筑物密集,地下工程往往要考虑更大的承重能力。”但他同时称,这并不意味着地铁项目或者楼房项目一定存在问题,“因为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本身也相对丰富。”

房价不降反涨

资料显示,和平新居建造于1990年,共有11栋楼房,属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张军梁告诉本刊,当时1984年公布了罗湖要建通往香港的口岸后,附近房地产市场猛地发展过几年,“周边都是深圳市比较早的房地产项目,但也因为比较早,通常没有很深的地下室,各种抗震、结构方面的规划也要相对弱一点。”他称,大概进入零几年后,大量打工仔、水客涌入,寻求改善住房条件的老街坊不少搬离了这里,大多数人保留这里的房子只是等拆迁。

张军梁称,罗湖区的旧改从2017年“京基100”项目开始,未来会覆盖整个罗湖区的老旧小区,包括和平新居小区,此前几年大家不愿意卖这里的房子也是考虑拆迁补偿的问题。

区别于以往坍塌、倾倒等楼房安全事件发生周边楼市普遍的低迷,这栋楼的坍塌反而抬高了对当地拆迁加速的预期。在现场,除了治安人员、附近居民和媒体外,和平新居周围有不少房地产中介人士聚集。本刊记者登录某二手房网站查看和平新居房源,发现该小区的房源广告几乎全部都挂上了“拆迁”的概念,有房价一夜间从360万涨到400万。而此前,该网站最近的一套房源的成交时间是在2017年。

一位中介对本刊记者表示,该小区本身有出售意愿的房东就不多,目前基于房屋安全的角度,政府推进拆迁,是最稳妥和可行的方案,并称目前她手上的一套房源已经有五组客户在现场询价。


深圳一栋公寓楼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后房价不降反涨,原因在于抬高了对拆迁加速的预期


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左志亮在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考虑拆除受损建筑,但“是否推进拆迁,以及有关赔偿方案,目前都尚在研究当中”。

目前,罗湖区人民政府将滨河中学初中部、罗湖小学等地设为临时避险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称,被疏散的居民可进行登记,安排临时住宿。陈零告诉我,由于1号楼内,大家最多只有一些财物损失,甚至好多人房子都不是自己的,所以更多的只是想搞清未来在附近居住是否安全。

罗湖区委宣传部在8月28日晚间发布初步调查结果称,根据专家组现场研判,初步认为该建筑采用沉管灌注桩基础,属于摩擦桩型,且建筑下方有暗渠,由于房屋基底土层较差,在暗渠水流常年作用下造成桩周水土流失和桩身腐蚀,最终造成桩基础发生脆性破坏,导致楼体局部倾斜下沉。更多细节,有待专家组进一步调查。

(陈零为化名,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