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离香港的楼市还有多远?

楼讯深圳 2019-07-31 19:35 阅读 5000+

深圳新政之后,与香港的住宅类型已经非常接近了。为什么呢?

香港住宅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公屋、居屋和商品房。

公屋类似于深圳的公租房,低收入阶层可以以低廉租金入住; 居屋类似于安居房,中等偏下收入阶层达到申购要求,轮候之后可以较低廉价格购买,购入五年后向政府申请补交地价,可进入市场租售。

那么,香港的公屋、居屋和商品房的大概占比各是多少呢?

香港公屋于1960年就开始推出,已运行近60年,居屋自1976年推出,已运行42年,从运行时间来看,都已经相当成熟。

到目前为止,香港公屋占全部住宅比例约为17%,居屋占比约为29%,总占比达到46%,这个比例与深圳2035年新政完成后公租和安居人才房占比共计8%相比,可谓是全面碾压。

而香港商品房多年来以高房价闻名于世,并未受到廉价的公屋和居屋的价格冲击。所以,幻想靠深圳房改新政降房价的人,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了。

香港三大阶层

在香港,住宅类型将居住人群自动划分成了三个阶层,分别是自有住宅阶层、居屋阶层和公屋阶层。

这三个阶层的排序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香港娱乐八卦,某港姐竞选成功前全家居住在公屋单位,这样的报导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又有谁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承受这样的目光和压力呢?

香港的公屋也分三六九等,但共同点是密度大,容积率极高。

从建筑面积上来看,深圳对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也做出了价值分隔。

人才房普遍不高于90平米,安居房70平米,公租房30-60平米。以常规判断,这个上限应该是三居的标准。

那么,未来的建造标准,人才房两居七十平,三居八十几平;安居房两居五十平,三居六十几平;公租房两居四十几平,三居五十几平的概率极大。

这个面积标准,人才房尚可接受,安居房已经显捉襟见肘,公租房就只能算容身之地了。

相对于香港公屋人均10平米和居屋人均13平米,深圳保障房的人均标准虽然略高一点,但和内地的居住面积比起来,深圳保障房显然已经在向港式标准靠拢。

再说用地问题,大家都知道,深圳建筑用地极端紧张。从哪里拿地,才能完成这170万套住宅的供应量,是极端考验决策者智慧的。

看住房新政中的渠道保障,主要是两块:

1、 突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建设大型安居社区,在临深片区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 2、 盘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

1.大部分保障房会建设在深圳原关外的偏远区域,还有部分会建设在临深片区,只有这些地区才有相对多的地块,用地成本也较低。

因此,大部分保障房不要指望有太好的区位,甚至有可能会在临深或深汕合作区;

2.盘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户区改造,毫无疑问剑指小产权房。

深圳有大量待拆迁小产权房,由于沉痼已久,目前拆迁成本极高,难度极大,然而又必须破局。

拆掉这些位置较好、密度极高又成本昂贵的小产权房,然后在这些铺满人民币的地块上修建没有利润的安居房和公租房,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即使修建,可以想见也一定是超高层、极小面积和高容积率。深圳近几年新建的楼盘,48层的超高层住宅已经越来越多,安居房和公租房会不会突破48层,我觉得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小部分位置较好的保障房不要指望有太高的居住品质。

同时,人才房和安居房,虽然价格便宜,但除去面积、地段、容积率等劣势,还有更重要的流通问题,这类房源属于闭环流转,只有有资格的申请人才可以接盘。

虽然深圳政府创造性地给出了纳税15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比例的增值收益后可以入市流通的说法,但漫长的15年和不确定的交纳费用,都是阻隔这类型住宅产品升值的大杀器。

深圳豪宅走势:港式标准

深圳6·5住宅新政之后,深圳未来的房屋类型、属性和面积已开始高度香港化,并且高度香港化的是豪宅的走势。

为什么香港屡现天价豪宅?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人多地少富豪又多,另一方面,豪宅越卖越贵并不是因为富豪人傻钱多,不理解富豪天价买豪宅是因为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十个亿的资产,你会不会花两个亿买豪宅?当然会!

为什么?

一是因为有居住品质改善的需求,这和你有一千万资产会拿五百万来改善居住品质是一样一样的;

二是对于富豪来说,一样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烦恼,数以亿计的资产不可能都拿来投资,也不可能都放在股票基金保险信托这些池子里。

再没有比豪宅更大更好的资金储备池了,既能自住享受,还能保值升值,还有面子问题,还可以代际传承。

对富豪来说,有比豪宅更好的标的物吗?没有,花几个亿买豪宅比花几个亿买名画要让人踏实有价值的多。所以,香港的豪宅价格会越炒越高。

同理,这种情况未来也会出现在深圳。你也许认为目前深圳湾片区20万/平已经是天价,对不起,以后还会更高。

2035深圳楼市的多级格局

未来的深圳楼市会是多层级格局。

豪宅是金字塔的顶端,单价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第二层是品质较好的中大面积商品房;

第三层是普通商品房;

第四层是人才保障房;

第五层是安居房;

第六层是公租房。

豪宅和普通商品房的价差会逐渐拉大,商品房和人才房安居房也会保持一个足够的价差。

而且,居住在每个层级里的人,决不会满足现有的居住类型和品质,决计不会因为公租房租金够廉价,安居房房价够低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相反,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实现阶层的跃升,一层一层地置换上去。

所以,你说深圳房价下跌的基础在哪里?人性是往上走的,房价如何往下走?



-文章转载至珠三角房产第一资讯-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