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水都网 2019-10-15 18:59 阅读 1000+

70年砥砺奋进、70年波澜壮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水都丹江口也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为充分展示70年来全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可喜成绩,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市融媒体中心特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报道,通过记者的一线调研采访,挖掘报道我市的红色历程、建设成就和民生硕果,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建“三宜”城市的浓厚氛围。今天一起看看广大市民在人居方面发生的巨变。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a href=凤凰涅槃”" inline="0">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一)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水都网讯(李杉 杨勤 朱延东)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5平米到现在的近40平米。光阴流转70年,我市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折前行中的住房改革,带给我市人民在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迁。回顾过去,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记忆,在大杂院,在胡同口,在筒子楼,在小区里……那些不断变换的儿时玩耍追逐的场景,正是70年来我市人民群众安居梦想的呈现。细数70年来居住条件的变化,我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从未止步。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袁金凤是市实验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谈起从小到大住房条件的变化,她不禁感慨万千.

袁金凤说:“和之前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足以说明了我们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袁金凤1954年出生在三官殿老街,小时候一家7口人拥挤在土改时分到的50多平米的平房里,7口人2间房,其中一间房4个铺,除了睡觉,平时只能单人在房间里通行。每当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雨停屋里还在滴水。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从1983开始,婚后的袁金凤一家3口,先后经历了3次福利分房,住房面积从20平米到50平米再到80平米不断改善。如今,他们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儿子还在奥华御园小区购买了120平米的新房。实现了安居梦,袁金凤又在市老年大学报了舞蹈班学习舞蹈,幸的生活比蜜甜。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袁金凤说:“我时常在心中总是在想,共产党伟大,我们要从心里边由衷的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伟大祖国,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富强美好。”

现年74岁的丁锡瑞则是一名老移民,从记事到现在,他亲历了70年来居住条件的变化。

丁锡瑞说:“当时我们一家人,我和我老伴,还有3个孩子,加上我妈,这三代人,才住在这30多个平方米,那简直是床挨床,床连床。厨房就在屋里,一做饭满屋子的冒烟。”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丁锡瑞开始经商创业,他开过服装店,经营过服饰百货,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如今,他不仅为2个孩子各购买了1套80多平米的住房,自己还购买了一套86平米的商品房和一间门面房。过上了幸福生活的丁锡瑞牵头组建了水都艺术团,常常组织老人们在社区表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

丁锡瑞说:“我们这个艺术团,专门以这个创新、说新、唱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主要的是为了感恩,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袁金凤、丁锡瑞住房环境的变化正是我市70年来住房条件一步步改善的缩影。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我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1958年,随着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历史悠久的老均州城被淹入水底。我市先后搬迁移民5批共160488人,除一部分人外迁外,大部分人搬到了坝下的沙陀营。当时的沙陀营一片荒芜。我市在荒滩上建起了一排又一排平房,共12个代区, 数千间平房,分给移民们居住。当时由于房少人多,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米。

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我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立足当地实际建起了化肥厂、化工厂、水泥厂、钢厂以及农产品加工厂等企业,依托水电建设了一批水电企业,依托二汽建起了一批汽车配套加工厂等。我市的经济发展逐渐开始起步。

当时,我市也进入了分配住房的年代,由于单位房源紧张,要求分配住房的职工多,于是有些单位就采取权宜之计,将一套住房分给两户或者三户家庭共同使用,环境狭窄、住房拥挤,生活十分不便。

到了六七十年代,大多市民经历着 “团结户”“筒子楼”时代,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70年,我市人民群众住房的“凤凰涅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80年代中期以后,城镇居民逐步住进单元楼,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我市没有忘记我们的老移民,从1991年开始,通过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的方式,对移民居住的老旧代区和棚户区进行改造,如今大多移民和棚户区居民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同时,我市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立了以发放租赁补贴、廉租房、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

如今,我市人民群众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功能上的完备,而是朝着更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迈进。电梯直达让楼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让小区越来越美,人性化的配套服务让生活越来越舒心。高层住宅、花园洋房、高端别墅,一座座住宅建筑拔地而起,让城市的样貌也焕然一新,一个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