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洲的财报里藏了三个“反攻信号”

地产人言 2021-04-01 16:31 阅读 288
对大多数进取型房企来说,比实现千亿跨越更难的,是千亿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不少此类“进取型”房企正经历着“成长阵痛”:排名增速放缓、组织变革转型、高额的负债率,岌岌可危的资金链,频繁的人员流动……曾经的荣耀如今正变为枷锁。
所谓成长的烦恼。外在显现的财务数据虽然有刺眼的部分,但背后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
如果一概而论地低估,显然有失偏颇。这其中,禹洲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3月30日下午,禹洲集团召开了业绩发布会。2020年禹洲实现签约销售金额1049.67亿元,同比增加39.74%,兑现了董事局主席林龙安提出的“三年千亿”的许诺。
恰逢禹洲集团发布年报,艳姐在翻看了禹洲2020年的成绩单后发现了一个现象:
就财务数据而言,禹洲的利润数据略有扎眼;但汇丰却在研报中给出了禹洲2021年预计270亿元营收、20%毛利率的乐观预估。
在资本市场上,禹洲管理层也频频出手。3月31日,禹洲公告了共计1600万美元票据的回购计划,同时集团董事兼控股股东林龙安增持了130万股公司股份,共耗资325万港元。禹洲集团受托人也同时在二级市场购买了808万股禹洲的股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艳姐今天和大家聊一下。
01
禹洲隐藏了两个“反攻”信号
禹洲的年报里,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仅从数据层面来看,这是很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经营不善的表现。
但换个角度来看,要问数据是什么,更要问数据从何而来。
房企财报有条财务纪律:交房才能确认营业收入长期关注房企的人应该都清楚,住宅项目从拿地到交房起码要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2020年的财报数据,反应的是2017年、2018年的销售的结转情况。
换句话说,2020年财报中利润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2017年、2018年销售项目结转情况不乐观造成的。
其实在过去一年,整个地产行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窘境。根据此前中房研协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地产行业净利润均值为11.01亿,同比下降了11.08%净利润均值增速为近年来首次为负

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过去几年调控政策发威造成市场明显降温有关。随着2018年调控政策出台,此前房企高溢价拍地入市的项目利润收窄,甚至出现亏损。
具体到禹洲来看,此次利润的下滑与三个因素有关:
①深度挖掘可以发现禹洲确实在2016年-2017年拿了一些地价比较高的项目,甚至有部分地块至今尚未入市,另一部分则是亏本或低利润入市,直接对利润造成影响。
②禹洲的项目多布局在一二线,这些城市预售条件相当严格,直接拉长了项目从拿地至销售的周期,沉淀的资本化利息整体上会高于那些布局二三线的房企,直接提高了禹洲的营业成本。
③不可忽视疫情这个“黑天鹅”,2020年的疫情造成了禹洲部分项目延期交付,导致本该确认到2020年收入及利润递延确认,还有部分高盈利项目未并表。比如合肥禹洲·平湖秋月项目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停车位销售,以及上海,唐山和武汉等城市的项目交付延迟。
换句话说,禹洲2020年收入及利润的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些因素都是一次性的,并且不太可能在2021年及以后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卸掉曾经的业绩包袱之后,禹洲增长再度发力,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禹洲的销售业绩依旧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这意味着拉动禹洲增长的牵引力依旧十分强劲。
根据公告显示,禹洲2020年销售金额为1049.67亿元,同比增39.74%,完成全年目标105%。
按照财报显示,禹洲表内合约负债224亿,以及联合营层面约500亿合约负债,这部分也为未来收入及利润的结转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其次,禹洲旗下还有大量的优质货值储备。了解禹洲的土储结构会发现,
禹洲布局上始终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在长三角区域相当聚焦,2019 年长三角的土储占比达 43.3%,一二线城市的土储占比达到了90%。
因此,虽然现阶段禹洲的利润出现了下滑,但从另一个维度考虑,也是为后续的反弹积累了势能,腾出了增长空间。
如果将目光放远到中长期,随着后续销售规模的增长,旗下项目的逐步交付,其利润也将回归快速增长通道。
这是禹洲业绩背后藏着的两个重要的“反攻信号”,但还不是这家房企的全部底牌,禹洲手上还有另一个筹码。
02
跨过千亿门槛之前
禹洲提前布局“后千亿时代”

在地产行业,经历“千亿阵痛”似乎是很多房企的必经阶段,但面对这个考验,不同的房企往往有不同的表现,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房企的基本面决定的。

对禹洲来说,在跨过千亿门槛之前,就已经提前布局了后千亿时代。

一个关键的核心支撑点就是:禹洲拥有大量优质土储,近年来也保持了稳健的拿地节奏。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禹洲可供销售的土储建面2310万方,涵盖177个项目,分布于六大都市圈共38个城市,平均楼面成本为6876元/㎡。这部分土储足够支撑禹洲未来三到四年的发展需求。

聚焦深耕战略下,目前禹洲实现长三角、海西、大湾区、京津冀、华中和西南6大区域、38城布局之势;一二线城市土储占比超过90%。

这种重仓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去年疫情复苏期一线和二线城市复苏超过预期。例如禹洲深耕的长三角都市圈,是为禹洲贡献合约销售的主要区域。2020年长三角拿下了646.4亿的销售额,占到禹洲集团合约销售总额的61.58%。

图片

在传统招拍挂市场之外,收并购、城市更新、产城合作等多元化的拿地模式正成为禹洲获取优质土地的重要方法。根据货值计算,新增土储之中,招拍挂、收并购、城市更新占整体比例分别为36%、33%、31%。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禹洲参与的旧改项目,2020年7月,禹洲从和记黄埔手中收购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其只需出资15亿元就撬动了229亿元的货值。据测算,这一项目的毛利率可达40%,在2021年将贡献不低于50亿元的收入。

而另一边,禹洲的旧改已经进入了收获期,去年在深圳、珠海、惠州三座大湾区城市,禹洲与国企央企合作,成功转化了三个城市更新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9.7万平方米,货值约337亿元

禹洲手上的城市更新项目多数位于湾区核心,熟悉大湾区市场的应该清楚,城市更新业务曾为深耕于此的粤系房企提供了大量便宜优渥的土储,这些项目多数位于城市核心地带,且利润普遍诱人。

伴随着地产行业增量开发时代临近天花板,城市更新正逐渐成为房企寻找增长点的新赛道,这一点也在很多房企的财报中越来越突出,甚至有人直言:旧改甚至可能成为影响房企争霸天平的筹码。

禹洲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始进入收获期,后续也将成为禹洲业绩新的增长极,以及未来的利润保障。

03
增长定力
禹洲的“三板斧”

然而人们常说知易行难,想要真正平稳度过千亿阵痛期,禹洲就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健康生长。

而从战略层面来说,禹洲未来增长的定力源自于三个方面:

1)主动型债务管理,符合“三道红线”要求

“三道红线”的融资新规被提出后,稳健的财务管控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根据2020年财报,现金流方面,于2020年12月31日,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344亿6,882万元,现金短债比接近2倍。

回溯过往报告期,禹洲的在手现金长期维持在350亿到450亿人民币之间,现金流较为充沛,这也为禹洲应对未来发展以及行业周期波动做好充足准备。

去年后半年,禹洲的融资成本从7.22%下降到了7.19%,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2020年禹洲行政开支、销售成本和分销成本分别下降了26.31%、42.09%和35.11%。

另外,禹洲集团境外美元债加权平均年限接近3.0倍,通过主动的债务管理,实现了债务结构的优化。

禹洲的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都大幅优于监管所需要求,随着禹洲继续优化债务,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有信心在财报中说三道红线全部达标“指日可待”。

2)发力深耕,做大做强核心都市圈

在过去的2020年,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楼市与三四线相对比,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那些重仓三四线市场的房企接连泥足深陷,甚至不得不卖身自救。

但好在,禹洲的投资拿地并没有犯下这样的失误。

在2020年,禹洲在上海、成都、武汉、重庆、合肥、苏州无锡扬州和宁波等城市拿了18块优质土地,总建面达到284.47万平米,均价11852元/平米。

这些新增项目不仅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而且在部分城市中禹洲拿地的时机很巧妙,部分板块在禹洲进驻后,一些品牌房企也尾随而至,拿地价格水涨船高,这些项目成为了禹洲手中“下金蛋的鸡”。

在这些城市当中,苏州和合肥是禹洲集团的两大代表城市。

在2017年进入苏州后,禹洲仅用了三年便实现了年度销售额破百亿的壮举,不仅成为了禹洲集团第一个破百亿的城市,当中的禹洲·山云庭刚一问世就获得了地产和设计方面的多项大奖。

而合肥则是禹洲集团的老“根据地”,深耕14年后,合肥也紧随苏州之后,成为了第二个禹洲集团破百亿城市。当中的禹洲·林海天城项目,首开即在一日内售罄,后续加开再度售罄。

而且从去年一月份开始,禹洲在合肥的销售金额、销售面积便一直遥遥领先,连续领跑12个月,是合肥市场当之无愧的头牌。

3)产品+服务双核驱动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半场,有远见的房企都开始深耕内容领域,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服务,从2019年开始的物业公司拆分上市潮就足以说明这个趋势。

曾经“鸡肋”的物业,已经成了各大房企保持发展的关键一环。

而禹洲当然也没有落于人后,在目前排队上市的物业公司中,禹佳生活服务的“商业+物业”双轮驱动模式独具特色。

得益于这种特色模式,禹佳生活服务迅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根据中指院按综合实力排名的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排行榜,禹佳生活服务在2019年和2020年皆排名第36位。

而就商业运营服务而言,按商业物业(不包括写字楼)的在管总建筑面积计,根据2019年的相关数据,在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

结语

在经历了疫情黑天鹅和行业调控后,2020被称为行业最难一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逆势生长固然值得鼓掌,但千磨万击还坚劲更值得敬佩。

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对于那些笃定前行的企业,我们既要看到其成绩,同样也要看到背后的生长逻辑,才能不错过、不低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