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 | 郁亮追问苏世民:如何寻找“10分人才”?

秦佳丽 2020-04-14 17:52 阅读 460

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


中房报记者 秦佳丽 北京报道


4月10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掌门人苏世民,加入到了“直播带货”热潮。


当天《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正式发售,苏世民出现在线上直播中,另两位重量级人物——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磊、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隔空“捧场”。


两个小时的线上对话中,苏世民的新作只是话题的由头,三位大咖谈疫情经济、谈慈善、谈教育、谈房地产、谈人才管理,更多探讨危机下的企业生存之道。


在投资领域,黑石无异于一个神话,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两位创始人,在1985年以40万美元启动发展至今,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50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的资产管理规模3250亿美元。近两年,黑石集团瞄准在华房地产和物流仓储资源,先后拿下了新加坡丰树集团在上海的商业项目、香港国际建投和上海长泰广场,投资热情高涨。苏世民本人也因此获称“私募界的巴菲特”“美国房东”。


对话苏世民,郁亮不吝赞美对方“传奇的商界前辈”“机会难得”。如果透视万科过去数年的运转轨迹,便不难理解郁亮对苏世民的这份尊崇。


近年万科与黑石在物流、投资领域有过不少合作,2016年,万科曾以128.7亿元代价,从黑石手中购入印力集团。郁亮说,万科的合伙人机制、跟投机制,乃至捐助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专项基,都离不开黑石的启发。


整场隔空对话中,郁亮对于寻找“10分人才”问题格外执着,他认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但似乎苦于如何寻找。


以下是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与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的对话实录(有删减):


郁亮:在您的书里,有一张您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非常打动我。书里面您说“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作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是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苏世民书院。


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郁亮: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2000年之后,又发现这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两者平衡非常难。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苏世民: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


举个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们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而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郁亮:我明白了,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但我的疑问在于,苏世民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8分的人才,那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去做决定,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


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 秦佳丽 | 编辑:本站编辑| 2020-04-13 20:32

标签:郁亮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