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27周年特别策划:我的亦城我的家

北京商报 2019-08-23 20:24 阅读 2000+
经开区27周年特别策划:我的亦城我的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是一年的8月2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瞩目的机器人大会期间迎来了自己建设27周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5周年的纪念日。

无论是27年还是25年,对于区域来说,只是一个时间的刻度,供我们去丈量前进的幅度与速度, 已经创造了一个非凡的亦城人将接续奋斗的激情,扬帆破浪,驶向“星辰和大海”。而对于创业生活于斯的人来说,却如一本书,每一节都值得回味,他们用发展做传承,用行动做告白,为北京亦庄的生日写下了一段段别样的祝福。

喜欢亦庄……

初小玲 北京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19年前,想买一栋自己的房子,于是双休日和先生东南西北地看房子,城北太贵,城西上班远,目标城东。看上城东的“康城”,交了定金。一日,闺蜜告我,亦庄有个楼盘不错,她已“下手”。“亦庄在哪儿?”我疑惑地问她,“亏你还是搞新闻的,亦庄经开区都不知道”?被奚落后,她给了我地址。

第一次进亦庄,瞬间被大片的绿地草坪吸引,除了喜欢还是喜欢。

喜欢一个地方,其实没有更多的理由。

先后有好几个朋友被我鼓动买了亦庄的房子,如今都怡然安居。

居住亦庄近20年了,这个曾经作为五朝皇家的苑囿,一片郊野田地,如今是一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奇迹之城,是绿树美茵、碧水环绕的宜居之地。

我喜欢亦庄,因为它一直在变:

变得现代时尚:亦庄从最初的现代加工,历经20年的创业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装备制造等一个又一个产业奇迹。如今,这里不仅有9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的120余项目,还有众多民营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去年超过3000亿元。

变得以人为本:刚住进亦庄,有朋友问我:“听说你们打酱油都要开车?”的确,20年前的亦庄,生活不便,留不住人才。如今,亦庄的人才总量已超26万。人文环境大大改善,绿色宜居、绿色市政、便捷出行、医疗、教育、文化升级,使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人们曾经渴望的丰富、完整的城市现代生活得以实现,幸福感不断提升。

变得绿色低碳:如今,亦庄曾经高能耗、低效能的企业都已“腾笼换鸟”,并已经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北京唯一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的园区。游走在亦庄,道路交叉口处有各种摆满鲜花的小岛:安全岛、导流岛、景观岛;金色护栏、智慧灯杆、智慧照明、智能防火、人行道透水面砖、下凹式绿地、橡胶改性沥青等,都让人文明,舒适。北京最大的湿地南海子郊野公园、绿化达90%的亦庄滨河森林公园、亦庄南水北调调节池,极大地改善了亦庄的生态环境。

亦庄仍年轻,却已气质非凡。它的活力、动力、魅力、创新力源自20多年来,一批批亦庄的创业者、建设者的栉风沐雨,艰苦奋斗。亦庄是一片热土,如今还成长着许多带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是亦庄未来更加辉煌的希望……

2018年春天,珍禽角鷉造访亦庄,作为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且在北京地区多年未有观测记录的珍稀鸟类,它的到来,让亦庄人惊喜;这几年,每到8月,三五成群的白鹭便到亦庄的通惠河排干渠道、东区泄滞洪区展翅、觅食、栖息……它们的纷至沓来,预示着关系着人民福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幕在亦庄已经拉开。

我喜欢亦庄,因为它一直让我期待,从未让我失望;我喜欢亦庄,因为它正向现代的、开放的、绿色的、人文的大境界迈进。它的颜值、气质、含金量无愧于国家级开发区,它不仅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我眼中的经开区

史晓刚 枭龙科技董事长

阅读历史的长卷,聆听时代的乐章,经开区建区已有27载岁月。经开区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光辉下成长,经开区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是这个奋进时代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缩影。

作为一个经开区普通青年创业者,我和经开区有着相同的年纪,都是“90后”,经开区飞速发展的27年,正是我人生拼搏奋进的27年。

2015年,我从华为离职,带着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枭龙科技这家公司。当时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我们大家却拥有一个特别大的梦想,这个梦就是我们的AR梦,而让梦想启航的地方,就是经开区,从那时起,我开始真正了解这片土地。

在我眼中,经开区是一片实现科技创新的沃土

着眼未来,科技创新。经开区对于前沿技术创新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前沿技术虽然见效慢,却是未来中国企业立足世界之根本,管委会领导的战略性眼光让人钦佩。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类以前沿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新兴产业得以处于世界前沿,在管委会领导的关怀与推动下,枭龙科技攻克光栅波导核心技术,获批北京市重点研发专项。经开区为中国前沿技术的革新点燃了火种。

产业集群,资源丰富。经开区具有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比如上游有我们的投资方京东方,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生产制造;下游,有像京东、北汽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经开区给了我们一飞冲天的机会。经开区不仅为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更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今年5月,在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下,枭龙科技与北京日报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深度结合,将AR技术赋能融媒体、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

创业维艰,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创业者需要不断地奋斗。然而,选择也同样重要,选择经开区,让创业之路顺畅了许多,因为这片土地是我们科创企业强而有力的后盾,让我们就在这土地上生根发芽,与经开区共同成长,总有一天会成为参天大树、国之栋梁!

陌上花开 历久弥新

王教凯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教师

27年,弹指一挥间,一座科技之城,一座创新之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让“北京·亦庄”响彻世界。

暑往寒来,在经开区工作也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三年,经开区日新月异的瞬息变化,我亲历着、体验着、见证着。在这里,浓郁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氛围激励我,完成角色转变,适应经开区的飞速发展;激励我,坚守初心,坚定教育情怀,让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生根开花。包容的亦城大地,流淌的凉水河水,哺育了一批又一批如我一般的经开人。

流逝的岁月,定格的故事,奔涌着幸福。此刻,回味他年创业的艰辛、品尝收获硕果的甘甜,相信每一位情系经开区、关心经开区的朋友,都会感到欣慰;每一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经开区人,都会格外自豪!

今天,27岁的经开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阳光的少年活力无限。

昔日的麋鹿苑囿、辽阔田野和村庄;而今的安居圣地……上百家世界知名企业入驻经开区,一块块绿地镶嵌其间;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一应俱全,凉水河缓缓穿行在人文之城、未来之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开区老百姓对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强。一条条现代塑胶跑道如长龙在操场上穿梭;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屹立在校园中;一个个功能室如魔术师手中的百宝箱变幻出五颜六色;一件件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如千里眼、顺风耳随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讯息。步入经开区的几所学校,你会忘了这是在校园还是在花园;走进学校的课堂,你会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踏上学校的操场,这里早已变成了舞的世界、歌的海洋!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南海子的麋鹿回眸间,百公里景致变换;凉水河边的花草点头时,惊叹两岸的变迁。27年来,经开区不断创新和跨越发展,一次次突破,一个个奇迹促成经开区的繁荣发展。徜徉在经开区平坦的大路上,碧水蓝天、香花绿草,叹身置仙境;昂首在林立的大厦间,科技金融医药智能,觉未来已来。骄傲着,我是经开区一份子;自豪着,我能和同行者书写经开区更好的明天!

愿经开区创新精神如陈年的酒历久弥新,愿经开区的发展如陌上的花越来越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赵莉 经开区工委讲师团成员

今年8月25日,是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5周年,回想当年从建设亦庄工业小区起步,到今天成为首都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深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建设现代化的卫星城。

1991年8月,市政府决定建设“北京市亦庄工业小区”。 1992年4月,经开区举行开工典礼,迈出开疆拓土的第一步。短短几个月,首条连接市区的成寿寺路竣工,第一个入区企业资生堂公司开工建设,对外招商工作全面启动。那时,几乎所有的机关干部都忙碌在开发建设的第一线,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推进开发建设,现场解决问题。可在第一次年度工作会上,时任管委会主任王广荃却对“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站到热线、前线工作上”提出了批评,要求不能专注急事、难事,要集中力量研究长远发展。他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以经开区为基地,逐步向国际市场进军,敢于参与全球竞争!要把经开区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卫星城。”此后,经开区人不再着眼于建设工业小区,而是用超前的研究实现“一流的规划、一流的项目、一流的环境设施、一流的效率和服务”。短短几年时间,跻身于全国开发区前列,并在北京南城建起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物质奖励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导向。

经开区起步于农田,远离大专院校,人才资源极为匮乏,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才入区。2001年,经开区首次出台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2002年,管委会决定设立以激励创新为主旨的政府最高奖项“博大贡献奖”,用以奖励在经开区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人才。参与政策起草的强伯勤院士说:“设立政府最高奖项,本身就是经开区的品牌和形象。物质奖励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的导向。”他说,在经开区推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创新人才,将对经开区构建人才高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纪念经开区建设10周年大会上,沈岩、赵彤等首批博大贡献奖获得者受到隆重表彰,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而今,经开区内拥有博士、硕士及本科学历人数分别增长了5.55倍、11.23倍、6.82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和留学归国人员分别增长了3.75倍、11.33倍。

我与北京亦庄结缘已十年

陈林 金风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回到北京的十年,像是一转头的事,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一路向前。原来已经走出这么远,原来我已经深陷其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我也说不出来,但堆积到现在,有一种来自身边的描述可能会些许展现其中之意。那就是来自身边人总会说的一句话:北京亦庄发展真不错……

一个机缘巧合,我来到了咱经开区的一家企业——金风科技工作,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跨界了,跨得还有点大,心里有点得意地想,这样下去我是不是体育行业里最懂风电的了。怀揣忐忑前行,当时一个感觉是这里好偏僻啊,开车过来一路上有些孤单啊,车流量可数。早间天未亮时还有些害怕,所以在我的车后面备着棒球棍。可没过多久,路上已经车水马龙,越来越需要早点出发的我已然想不起棒球棍的存在了。一路到经开区工作的前行者多到数不清,十年的区域建设翻天覆地,道路越来越宽、公园又大又绿,购物齐活。很快经开区从行程单上的目的地变成出发地。从小仗剑走天涯的我终于体会到归属感一词的意境。

北京亦庄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另一个方面是自身从工作中感受最深的。经开区作为高新技术区,在各产业领域的发展迅猛。在亦庄生活和工作的我们有种感觉,庄里貌似时刻准备着,随时可能发布新科技,从来都是世界级。无形中介绍“我是经开区的”的口气有了些小骄傲。随着更多像我一样把目的地变为出发地的工作者,随着经开区创新创业者越来越多地聚集,除了工作,文化体育健康生活的建设在经开区的整体发展设计里也变得尤为重要。十年,我和团队一起从一个俱乐部建设开始,变成了 “金风是最懂体育文化的科技公司”,我心中的激动是无法言说的,奋斗者一定会感同身受,那种曾经的泪点全变成今天的笑点。这是最好的激励,让我们体育文化工作者看到自身的价值点,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此时窗外树木绿油油的,蔚蓝的天空,得马上收尾,投入工作中继续前行。但是会忍不住开始惦记身边的风景,想在下一个时期,在回忆笔记里,可以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让眼泪也可以笑!

为生在亦庄而自豪

乔茹 开拓热力员工

我是土生土长的亦庄人,1970年出生在凉水河畔的天恩庄村,说起天恩庄村很多人都已经模糊了印象,但是,提起中芯国际您一定相当熟悉,那里就是我曾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原来的庄稼地现在的芯片产业高地。

对于亦庄的印象,脏和苦是根深蒂固的关键词,那时候我们需要到邻村去上小学,一路上都是黄土路,春天一刮风,迷得人睁不开眼,夏天一下雨,鞋底越走越厚,抬都抬不起来。即使条件如此恶劣,我依旧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然而,由于家境困难,1987年,我退学了。

虽然之后我经历了嫁人、生子,但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却像是一颗深埋的种子,随时等待着发芽。有一天,在饭桌上,儿子突然对我说:“妈,我准备去英国读研。”我很惊讶儿子会有这样的愿望,但是内心却又万分苦涩,儿子的愿望,我懂,然而生活的压力让我无法满足儿子的要求,时间仿佛又回到了1987年我退学的时候。就在我们母子俩“对峙”的时候,孩子姥姥突然发话了:“这钱,我掏!”

“姥姥,您哪来的钱供我留学?”儿子这句话同样问出了我的疑问。“我的小傻瓜,过去住破平房,家庭条件差,供不起你上大学,你妈不就半路退学了吗?现在不一样了,经开区发展惠及百姓,姥姥生活好了,姥姥供着你。”孩子姥姥赶紧说。

“让孩子上吧,钱不够妈给你,孩子愿意上到哪儿就供到哪儿,省得后悔!等毕业了就回来在经开区找个好工作,你看现在咱经开区建得多好啊,京东方、北京奔驰,好多名企业都在咱这扎了根,需要有学历和有本事的人,这小子聪明,让他学好了一定要回来!”妈妈的话,瞬间让我充满了希望。

是啊,现在我们经开区建设得真好啊。路修得越来越宽了,绿化越来越漂亮了,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了,大超市、购物中心一个接着一个地建,在大族广场的7FRESH,我们全家还体验了一把无人购物。现在,我们的生活过得倍儿美,心满意足!

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他们的视野应该和祖国的发展和经开区的发展一样,拥有更加美丽,更加广阔的未来!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